Skip to main content
(tw)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主頁 主頁
Mountains

1811 — 1874

黃梅

中國基督教浸信會早期名牧,兩廣地區浸信會教會的奠基人之一。

  基督教浸信會

  廣東

黃梅於1811年生於廣東順德荷村,年幼時即隨父母移居美國,長大後定居加利福尼亞的沙加緬度(Sacramento),從事商業活動。1854年左右,黃梅從美國浸信會宣教士叔未士牧師(Rev. John Lewis Shuck)那裡聽信福音;1859年,年屆45歲的黃梅由叔未士施浸歸入耶穌基督。叔未士牧師是美國浸信會首位來華宣教士,曾先後在澳門、香港、廣州和上海宣教16年之久,並與另一位浸信會宣教士羅孝全牧師(Rev. Issachar Jacox Roberts)一起,在廣州創立了中國境內第一所浸信會教會——第一浸信會。1853年,叔未士牧師因健康原因,離華返回美國。但他仍然心系華人,於1854年在加利福尼亞州的沙加緬度市(Sacramento)首創了華僑教會。此後他在這個教會裡辛勤耕耘,帶領16位華人信主,黃梅即是其中之一。黃梅受浸後,在信仰上孜孜以求,勤讀聖經不倦,不久即成為沙加緬度華僑教會的領袖。日後他又繼承叔未士的遺願,回到中國廣州傳道,且成為初期中國浸會頗負盛名的牧師。

那時,浸信會在中國的宣教事工頗為順利,叔未士和羅孝全等先驅者在廣州早期的宣教工作,為基督福音的傳播奠定了良好基礎。紀好弼牧師(Rev. Rosewell H. Graves)和基律牧師(Rev. Charles Gaillard)緊步他們之後塵,於1860年為37人施浸,加上先前的會友,使信徒人數增至58人。於是他們成立了又一所教會,稱為“第二浸信會”。由於看到廣州的福音事工需要中國人幫手,也因為黃梅愛同胞的心甚迫切,黃梅毅然捨下他在美國經營多年的商業,應召回到廣州,協助紀好弼牧師主持第二浸信會福音工作。聖靈與他們同工,使教會日益增長壯大。1869年,他們在惠愛路八約街建造起一座宏偉的禮拜堂,第二浸信會亦從此改稱為“惠愛八約浸信會”。1870年,紀好弼牧師因病返回美國,臨行前特地按立黃梅為牧師,負起牧養惠愛八約浸信會的責任。

此後,黃梅不負所托,不負眾望,專心致力於牧養信徒的工作。他對教會兢兢業業,做事腳踏實地,一絲不苟;他也是一位不肯向困難低頭的牧師,性格剛強、正直,敢說敢干;他的信心堅定穩固,毫不動搖。他講道很有恩賜,大有能力,無論佈道還是培靈, 皆能引人入勝,感人至深。他也很有行政能力,許多難以解決的事或棘手的問題,都被他妥善處理好,即使那些反對他的人也不能不心悅誠服。故此,他所牧養的惠愛八約教會,在初期中國浸信會教會中,是增長最快、成就最彰的。浸信會後來在廣東、廣西兩省得以飛躍發展,與當年黃梅牧師的辛勤努力所打下的基礎是分不開的。

黃梅牧師不但對教會盡忠,熱心傳揚福音,更是以基督真理來教導、培養自己的親屬和兒女,使自己的家成為基督化的、蒙恩蒙福之家。其子黃萼庭日後繼承父親之衣缽,成為牧師,可說是開了中國浸信會中父子牧師之先河。黃梅的女婿趙灼芝先生也是一位愛主、愛教會的人,曾在早期堅道浸信會中擔任執事和司庫之職。在《浸會在華佈道百年略》中,有這樣一段話評價黃梅說:“他在宣傳福音上是一位很有靈力的。……在廣州與紀好弼共勞苦,被立為惠愛八約教會的牧師,以後便終身在這裡任職。有論道他性情剛強好像彼得的;也有的佩服他不望著‘難’害怕而稱他為中國的馬丁路德。他的子孫也承繼了他基督化的家風,而在福音的事工上服務。如萼庭牧師,便是他的哲嗣;又嶺南大學教授趙恩賜博士也是他的外孫”(詳見《浸會在華佈道百年略史》14-15頁)。

黃梅牧師於1874年8月息勞歸回天家,在世享年63歲。他對基督忠心,以及對浸信會教會的貢獻,深蒙其同時代及後世教會信徒的記念和景仰,在美國沙加緬度地方的教會亦立碑紀念他,稱譽他為一代良牧。

資料來源

  • 歐陽佐翔著,《前賢景行錄》。香港:浸信會出版社,1984年5月。
  • 吳立樂編,《浸會在華佈道百年史略》。香港﹕浸信會出版部,1970年再版。
  • 網絡相關資料。

關於作者

李亞丁

作為世華中國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李亞丁博士現擔任《華人基督教史人物辭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執行主任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