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tw)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主頁 主頁
Huang Yuansu

1895 — 1994

黃原素

二十世紀海外華人教會宣教士、宣道會牧師、神學教育工作者,奉獻畢生時間和精力,為主作工 50 餘年。

  基督教宣道會

  廣西 , 香港

一、早年背景

黃原素,1895年10月3日生於廣東省高要縣橫查司茶崗鄉深巷村,祖父與父親都是美術藝人。小原素兩歲喪母,在祖母的撫養下長大。幼時家境貧寒,一日三餐不繼,導致黃原素從小營養不良,又因後天缺乏鍛煉,所以身體比較孱弱,卻富有藝術天分,對書畫和藝術興趣濃厚。9歲時祖母去世,頓失所依,嘗盡世間炎涼。黃原素性格剛強,雖體弱多病,但卻屢屢逃過生死關,自稱“皆上主之恩佑也”。

黃原素自8歲至15歲入讀鄉塾,熟讀四書五經。受父親影響,他自幼接觸到基督教。1909 年,黃家從鄉下遷居廣州後,黃原素進入基督教世光小學讀書,每主日有機會到禮拜堂聚會,唱詩講道令他心裏喜歡愛慕。在其自傳中提到“在聚會中聽到唱詩聲,風琴聲,使我心裏歡樂而且愛慕,凡在禮拜堂裏一聲一色我都喜愛,先生講道我雖不明白卻相信,從無對主道有疑惑或存不信之心念。” 不久,他獲父親許可加入教會,並於1911年1月1日下午一時,在廣州河南美瑞丹會(播道會前身)由黃月初牧師施洗歸入基督。

二、讀書與事奉

黃原素受洗兩年後,1913年春,父親傾盡所有交付他十余銀元,得以進入廣西梧州建道書院(建道聖經學院的前身)學習神學,但只讀了一個學期,就因資金缺乏而被迫中斷學業。翌年蒙美國女宣教士陳嫺禮(Miss A. Lee Chiles)資助,才得以繼續回建道書院學習,直到1917年畢業。

父親是黃原素成長過程中最大的幫助,在其自傳中稱:“父親在我身上播下了三粒種子,粒粒皆有收獲。” 這第一粒種子就是福音的種子。在黃原素讀鄉塾期間,父親為他帶來數本單本的福音書,在他心裏撒下了福音的種子;第二粒種子是神學的種子,在黃原素18歲那年,父親傾其所有送他到梧州建道書院讀書,讓他得以有神學裝備;第三粒種子則是英文種子,在黃原素15歲時,到廣州教會學校讀書,是父親為他買了第一本英文課本,從而為他打開了學習英文的大門。

1918年1月,黃原素與陳嫺禮在廣州河南海天四望街開設了福音堂,白天教學,晚上講道,從此開始踏上事奉的道路。後陳嫺禮因資金來源中斷而回美國,黃原素則於1919年回到母會美瑞丹會事奉。因其事奉得力,教會發展興旺。三年半後,陳嫺禮再度來華開始佈道工作,黃原素依約與她同工再次開設福音堂。然而因著中美文化上的差異,黃原素與陳嫺禮相處共事有許多的難處,最終在一年之後,經陳嫺禮允許,他離開了福音堂。

三、一代良師

早在1917年,黃原素回到母校主領一個聚會,那時正是翟輔民身任學院監督。他發現黃原素富有教導恩賜,於是力挽他回校服務。1923年10月10日,黃原素接受翟輔民的邀請,得以執教於建道聖經學院。他不但教授有方,解經富有靈感,使學子獲得豐富的屬靈知識,靈命得以增長,更富有愛心和忍耐,勤儉樸素,忠心耿耿,甚為學生所愛戴,誠為一代良師。不久擢升為副校長。1925年2月,黃原素在梧州宣道會被按立為牧師,1926年升任建道聖經學院院長。在黃原素擔任院長期間,學校蓬勃發展,更有來自北美、南洋的學生來此求學。

1927年,黃原素自覺具有成為遊行佈道家的恩賜,遂“心起傲念,辭去院長之職,不受固定之薪金,自由外出領會。” 1928年夏天,黃原素從南洋佈道歸來,決定放棄前念,復任院長。此時他兼任院長、《聖經報》主編、宣道會牧師三項職務。由於長期勞累,黃原素於1936年辭去院長職務,僅保留教職。兩年之後,又因神經衰弱,遂辭去教職,前往菲律賓馬尼拉,擔任中華基督教會的會正,至1962年退休。1963 年1月,黃原素去到香港;次年接受九龍塘宣道會名譽顧問牧師職務,聲明不受薪酬,因他認為主已賜足一切,衣食無虞。最為困難之住所問題隨後亦告解決,於是他立志晚年為主盡力作工,直到離世。

四、宣教生涯

早在建道聖經學院任職期間,黃原素除了教職和牧養工作之外,還積極發起和參與了多項事工。1927年,他與趙柳塘、鐘禎堂、林達榮等牧師倡議華人教會自立自養,發表《教會自立宣言》,成立了廣西基督教宣道會華人省聯會。同年夏天,黃原素與翟輔民(Robert A. Jaffray)、趙柳塘和程文熙四位廣西宣道會同工,在廣州召開第一屆培靈研經會,大受歡迎,其他城市紛紛仿效。

1929年3月,翟輔民牧師等人成立了一個專向南洋傳道的新差會,定名為“南洋布道團”。黃原素出任委辦,後更名為“中華國外佈道團”,是華人面向國外宣教的第一個差會。

黃原素自從1913 年結婚至1962 年底,因環境、工場經常變遷,他又經年累月在外奔波,與妻子長期或短期分隔,統計起來足有28 年。1963年,他回香港照顧妻子,“然壽既未完而工亦應未畢”,此乃黃原素一貫的事奉心態。各教會慕名邀請講道者紛至沓來,將時間編排得滿滿的。根據他自己的記錄,年中講道總在70次左右,最多的一年超過90次。

應幼女天梅多年請求,黃原素終於在1970年放下自己在香港的事奉,赴美安享晚年。據其晚年自證,他在這世界為主做工57年,全生都為主,不為世界。他希望死後他的墓碑如此寫道:“宣道聖工,五十七年無間;為師做牧,忠心不敢作違。”

資料來源

  • 黃原素著,《我的七十五年》,宣道書局,1971年。
  • 梁家麟著,《建道神學院百年史》,宣道出版社,1999年。
  • 林證耶著,《翟輔民傳》,宣道出版社,1981年。
  • 梁家麟著,《華人宣道會百年史》,宣道出版社,1998年。

關於作者

孫瑜

作者係美國加州基督工人神學院碩士研究生,在李亞丁教授指導下撰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