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tw)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主頁 主頁
Mountains

1872 — 1914

柯維則

中華內地會醫療宣教士。曾在河南開封福音醫院服務多年,最後感染傷寒病而逝。

  中華內地會

  河南

柯維則於1872年1月生於英格蘭北部的加利斯勒城(Carlisle, England)。年輕時就讀於蘇格蘭愛丁堡大學,獲得醫學士學位後,於1900年加入內地會,積極準備前往中國作醫療宣教士。正當此時,在中國爆發了“義和團之亂”,使他的心靈陷入極大的掙扎,一再推遲行期。直到 1901年9月6日,他終於毅然乘船前往中國,於10月14日抵達上海。他先到安徽安慶語言學校進行為期半年的語言訓練後,然後被派往河南省開封府宣教站。

開封府當時是河南省省會,開封府宣教站是包崇德教士(Mr. Robert Powell)於義和團亂定之後建立的。為謀求宣教工作的發展,1902年4月,內地會差派金純仁醫生(Dr. G. Whitfield Guinness)到開封從事醫療宣教拓荒工作。同年6月,包、金二人租到房屋,經過裝修,用作診療室和福音堂之用,開始一面行醫,一面傳福音。

柯維則於1902年7月9日到達開封府,7月14日診療所即開業。他和金純仁醫生一起開始門診工作。沒想到一開始就門庭若市,當地人爭相前來看病,有時一天就來了50多位病人,以至于他們不得不限制門診人數。7月31日傍晚,他們在診所前院召開首次佈道會,有超過150人參加,且多為男士。福音之門就此打開,因為開封府是當時中國最後一個尚未向福音開放的省會。

9月下旬,金醫生突然染患致命的白喉病,虧得在柯醫生悉心醫治與照料下,才安然度過危險期。然而,他需要返英休假。同時,包崇德教士也因患上風溼病,而不得不離開氣候潮溼的開封府。

1903年,畢斐然教士(Mr. Edward G. Bevis)奉派到開封負責福音站,柯維則一人獨撐醫療所。當時河南省有二千五百萬人口,而柯維則是唯一的外國醫生。他的醫療宣教工作十分出色,改變了當地人對“洋人”的觀感。1904年初,畢斐然曾如此報導說:“柯醫生是我的同工,他的醫療工作非常成功。1903年的前半年,病患已逾千人。每周三天看病,向病人傳福音,也到病人家中出診,因此認識各階層的人,結交了許多朋友。上個月已有過百人得醫治,不少病人走50哩,甚至百哩前來求醫,看來只有成立醫院,才有辦法照顧這麼多的病人。”

柯維則既忙於醫病救人,也忙於傳揚福音。每主日下午,他和同工們一起外出到街頭佈道,把福音圖畫掛在牆上,吸引路人前來聽道。佈道結束時,邀請聽眾晚上到福音堂聚會。不久,福音堂已嫌太小,只好改到外院,掛起燈籠聚會。1903年10月9日,他們在福音堂舉行了首次的洗禮,由畢斐然教士為三位信徒施洗,成為開封教會初熟的果子。1904年農曆新年,他和畢斐然,並一位中國傳道人一起,一連開了六天佈道會。聚會前,他們把每天聚會的時間和講題印成宣傳單張,分派、張貼出去;又將邀請信分送給各家店鋪和朋友。整個佈道會有五百多人參加,不僅傳了福音,也使更多的民眾認識他們。

此時宣教站已有了較大的發展,設有診療室、配藥室、可容納100人聚會的福音堂,還有一個大教室作為主日學和談道培訓之用。

1904年9月21日,柯維則與莫彩章姑娘(Miss Susan E. Morris)在上海結婚。新娘也是英國宣教士,於1899年11月抵達中國,在江蘇省揚州語言學校接受訓練。1902年春,她和施愛仁姑娘(Miss Mabel E. Soltau)一起被派往河南周家口(今周口市)宣教站工作。當時,柯維則除了醫療宣教外,還要照顧患病的宣教士。他倆因此相識相愛,遂結為夫婦。

在籌建新的開封醫院期間,內地會總會從江蘇鎮江把計安全醫生(Dr. George A. Cox)調到開封主持建院工作,柯醫生仍主持診療所。從他的一份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到醫療宣教的一些成果:“這三年的醫療工作,消弭了當地居民與我們之間的隔閡與敵視。我們沒有醫院,不能使用麻醉劑做大手術,但小手術如兔唇、眼疾等,則做了很多。……因為醫好一位受重傷的軍人,省長贈送一幅匾額,並由統帥率領軍隊在城外行禮,奏英國軍樂。這是我們的醫療宣教服務第一次受到公開讚揚。……至於我們傳福音的工作,特別高興的是,最近給八位弟兄施洗。……加上去年受洗的兩位,我們教會一共有十位受了洗的弟兄……。婦女也來了不少,不久將加入教會。”

1905年底,開封福音醫院首期工程完工;1906年1月正式開業。新醫院中間是一個大內院,四面是病房。還有配藥室、手術室和會堂。新醫院同時開辦了一所小型醫學院,以訓練基督徒醫學生。1906年1月13日,新婚不久的柯維則夫婦搬進新醫院二樓的宿舍。9月,金純仁夫婦返回開封,醫院繼續擴建,並開始增收女病人。

在開封府的醫療事工對傳福音有極大幫助,柯維則對此有很深的領會與省察:“如果沒有醫療事工,真不知道如何打開福音的門。這里的人,最初非常仇視我們,十個人中有八個指名道姓的咒罵我們。六年後才漸漸平靜下來。”

“許多時候,並不是我們醫術超人。有些病人來了數周甚至數月都沒痊癒,但因多次聽到福音,心靈得著醫治。有一位頸部患潰瘍前來求醫的人,主日崇拜及星期三晚上的聚會他都參加,現在他不僅得著痊癒,還成了教會的中堅份子。教會中大部分人都是曾經前來就醫的人。”

“醫院十分需要醫學生協助分擔我們的工作,不單如此,他們也是我們傳福音最重要的同工。因此,我們審慎地挑選最好的基督徒作醫學生,不僅他們的工作能力重要,人品更重要。我們在醫院一起工作,倘若他們有貪婪的念頭,向病人另外索取金錢,就會給醫院留下惡名。我們常為他們禱告,求神保守他們,在一切與病人來往的事上,都是誠實可靠的。無論我們的醫療技術怎樣高明,如果沒有愛靈魂的心,到醫院來的病人也是無法接受福音的。”

1907年,福音醫院增設了一個“戒毒所”(Opium Refuge)。戒毒工作很不容易,因為必須日夜24小時有人看護戒毒者。有一天,柯維則巡房時發現一個掛名的基督徒竟在吸毒,這令他非常失望難過。於是就坐下來與他談道,為他祈禱,並當面折斷他的煙槍,拿走煙具。這人後來果真戒除了鴉片煙,留下美好的見證。

柯維則前後帶過三位醫學生。首位叫朱華南,跟隨柯醫生學醫約有五、六年之久,曾多次協助柯醫生做大手術。第二位高建成醫生,跟隨柯醫生學習兩年,是一位優秀的醫學生。他後來到甘肅蘭州、甘州及河西走廊一帶從事醫療宣教。第三位也是個品學兼優的醫學生,後來轉入北京醫學院深造。

1908年3月20日,柯維則攜一家四口回國述職。5月12日參加英國內地會年會並擔任講員,報告開封府福音醫院的宣教工作。翌年9月,柯醫生全家從倫敦出發,乘火車經西伯利亞返回中國,仍赴開封福音醫院工作。1911年9月下旬,他的弟弟,內地會醫療宣教士柯維忠醫生(Dr. John C. Carr)夫婦,在去山西省善勝醫院就職途中,路經開封府探望多年不見的哥哥。兄弟倆在異國他鄉見面,倍感親切。但沒想到這竟是他們在世的最後一面。

1912年,中華民國初立,社會依然動盪不安,天災人禍不斷。各地軍閥混戰,盜賊蜂起,百姓苦不堪言。開封福音醫院里每天擠滿了受傷的士兵和平民。柯維則和眾醫護人員一起,日夜不停地工作,累得筋疲力盡。據統計,1912年,該醫院共有門診12,911人,住院361人,手術1,158宗。雖然醫務繁重,但他們仍以傳福音為要務。每天早上8時半,由醫學生輪流帶領全體病人舉行早會;晚上或由宣教士主領晚會,或分批到病房向病人個別談道;每主日晚上都有福音聚會。1912年共有98人歸信基督。

1912年夏,柯維則赴北京參加中華基督教博醫會(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Association)舉辦的年會。會間,袁世凱總統宴請包括柯維則在內的70多位外國男、女醫生宣教士,感謝他們在醫療和衛生方面為中國人民所做的貢獻。

1913年夏天,可怕的傷寒病(Typhoid Fever)侵襲到醫院中來,從英國到中國僅僅七個月的護士葛道生姑娘(Miss Hilda D. Vickers)不幸感染此病身亡。雖然大家心靈沉痛,但各樣工作仍照常進行。柯維則花費許多心力栽培中國醫療傳道人,當他看到中國醫學生在醫療和宣道方面的長進,心中感到無比的快慰。

但誰都沒有想到,這樣一位醫術精湛,愛神愛人的醫生,竟至染上傷寒,遺下妻子和三個幼小的兒女,於1914年4月8日溘然長逝,年僅42歲。他為基督,為他所愛的中國人民,獻上了自己的生命。他去世後,堅強的柯師母帶著兒女,繼續留在開封福音醫院工作,直到1926年6月才離開中國。

資料來源

  • 黃錫培著,《捨命的愛——中國內地會宣教士小傳》,美國中信出版社,2006年。
  • China’s Millions, China Inland Mission, North American Edition. 中華內地會月刊北美版《億萬華民》1902年第156頁;1903年第105頁;1904年第20-21,64-65,131頁;1909年第108-109頁;1911年第94-96頁;1914年第48頁。
  • China’s Millions, 英國版(London Edition)1900年第12,140頁;1901年第139頁;1902年第66,97,98,153頁;1903年第80-81,100-101,166頁;1904年第91-92,168,171頁;1905年第162-163頁;1906年第73頁;1907年第113頁;1908年第83,91-93頁;1909年第144,180頁;1911年第104-106,187頁;1912年第54,192頁;1913年第39,60,141-142,154,163-164頁;1914年第40,58,79,87頁。
  • The Register of CIM Missionaries and Associates.《內地會宣教士及夥伴宣教士名錄》。
  • Taylor, Mrs. Howard, Guinness of Honan, 1928.
  • The China Mission Year Book, 1913.
  • CIM List of Missionaries and Their Stations, July,1892, 1900, 1905.
  • Directory of Protestant Missions in China, 1916.

關於作者

李亞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