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孝思(Jean Baptiste Regis),字永維。其名字出自《詩經》“永言孝思,孝思維則”一語。1663年出生於法國普羅凡斯州的伊斯特雷城(Istres)。1679年9月13日於里昂教區的阿維尼翁城(Avignon)進入初修院。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3月,因應幾年前康熙給法國國王的請求,15位法國耶穌會士奉派前往中國。是年3月6日,雷孝思隨同白晉(Joachim Bouvet)和巴多明(Dominique Parrenin)等傳教士,搭乘法國商船“海神號”一起來華,於同年11月4日抵達廣州。因他精通曆算天文,隨即被召入北京供職。
當時的中國皇帝康熙是一位開明、好學的皇帝,他對西方科學技術抱有極大的熱忱。他的一大心願是要繪制出一幅真正的中國地圖。早在1681年(康熙二十年),康熙平定了吳三桂等三藩之亂後,就深刻體會到地圖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但他發現當時所用的地圖有很多缺陷,甚至錯漏百出。1690年1月26日,《中俄尼布楚條約》正式簽訂,在整個談判過程中,康熙更看到當時中方所使用的中國地圖,尤其是中國東北部分過於簡略粗疏。因此他決心依靠傳教士採用西方的測量技術,以實地測量為基礎,重新編繪全國地圖。
雷孝思對中國的一大貢獻是參與測繪了《皇輿全覽圖》——中國第一幅繪有經緯線的全國地圖。該圖又稱為《中華全圖》或《清內府一統與地密圖》。1708年,康熙帝頒詔聘請西方傳教士包括雷孝思、白晉(Joachim Bouvet)、馮秉正(Jos-Fr. Moyriac de Mailla)、杜德美(Petrus Jartoux)、費隱(Xavier Fridelli)、山遙瞻(Fabre Bonjour)等十名傳教士從事測量和編繪工作。
1708年,雷孝思、白晉、杜德美三人奉諭測繪萬里長城的位置,以及附近河道。接著,他們越過長城又測繪了滿州西部、奉天、朝鮮北部、圖們江與鴨綠江、北緯40度至45度一帶。康熙皇帝對他們的工作十分贊賞。
雷孝思幾人於1709年1月10日回京,所繪地圖長達15尺之多,康熙皇帝對此成果頗為嘉許,於是起意要把全國各省都加以測繪。從1709年12月10日到1710年6月25日,耶穌會士們首先對直隸各地進行了測繪,康熙皇帝見所繪地圖非常精密,很是高興。1710年,又派雷孝思、費隱、杜德美三人前往黑龍江一帶繪圖。1711年,雷孝思再與新到中國來的麥大成(Jean Francisco Cavdoso)奉命前往山東;杜德美、費隱、白晉及山遙瞻則對長城西部的晉、陜、甘等省,直抵新疆哈密進行了測繪。1712年,雷孝思與馮秉正、德瑪諾(Romanus Hinderer)三人一起繪制了河南、江南、浙江、福建地圖;1713年,湯尚賢(Pierre-Vincent de Tartre)、麥大成二人繪制了江西、廣東、廣西地圖;費隱、山遙瞻二人繪制了雲南、四川地圖;1714年,雷孝思和馮秉正、德瑪諾又一起測繪了臺灣西部地圖,臺灣有關文獻中對此均有記載。後來,山遙瞻因勞累過度且受到瘴氣的侵襲,不幸在雲南邊境的孟定殉職。1715年,雷孝思前往雲南,以完成山遙瞻的未竟事業。從雲南歸來後,費隱也病倒了,雷孝思又代替他測繪了貴州地圖,並奉命完成了湖廣地圖的測繪。雷孝思於1717年返回京城,最後由杜德美將這些測繪地圖匯集,並於1718年全圖告成。
康熙皇帝隨後又派在蒙養齋向歐洲傳教士學習數學的兩位喇嘛,前往西寧、拉薩等地測繪。此前,康熙皇帝曾向雷孝思出示過一幅1711年由一員大將所繪的西寧至拉薩的地圖。當雷孝思向繪圖人探詢後,方知這幅地圖僅憑當地人口說而從未丈量過,也無固定基點,於是他決定放棄,重新進行測繪。而朝鮮的地圖則得自於朝鮮宮廷。這些地圖都經過雷孝思、杜德美和費隱的多次審定,最終將滿州、朝鮮、西藏及各省匯集成全國總圖,總共32幅,名為《皇輿全覽圖》,且各省皆有分圖。《皇輿全覽圖》的比例為一比一百四十萬,是第一幅繪有經緯線的中國地圖。地圖範圍東北至庫頁島,東南至臺灣,西至伊犁河,北至北海(貝加爾湖),南至崖州(海南島)。
雷孝思等耶穌會士們以天文觀測與星象三角測量方式對經緯度進行測量,並應用梯形投影法進行繪制。這是中國首次在實測基礎上採用經緯斜交的梯形投影法繪制的中國地圖,也是世界地理學和測繪學上的一大壯舉。在這次科學測繪活動中所採用的“地圓說”,正式取代了中國傳統的“天圓地方說”;而且由於在這次測量中統一了長度單位,於是發現了經線長度上下不一,從而確定了地球是扁球形。
《皇輿全覽圖》1719年就有了手繪本,共32幅。後由馬國賢(Matteo Ripa)帶到歐洲,制成銅板41幅,於1929年在沈陽故宮博物院內被發現。1721年的木刻版,仍為32幅。1726年收入《古今圖書集成》,分為216幅圖。法國地理學家唐維爾(J. B. Bourguigron d’Anville)又根據此圖作成《中國新圖》。《皇輿全覽圖》在巴黎出版過兩次,在荷蘭海牙出版一次。後又收入杜赫德(Du Halde)的《中華帝國全誌》(Descruotuib de la Chine),共32頁。《皇輿全覽圖》在當時歐洲引起巨大回響,成為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一個重要項目,從而加深了西方對中國的認識。而且自清朝中葉至民國初年,國內外出版的各款中國地圖皆有參考此圖。
雷孝思還將中國經典之一《易經》翻譯成拉丁文,該書共兩卷,於1834-1839年在德國斯圖加特和杜賓根兩地出版。雷孝思留於後世的主要著作還有《朝鮮誌》、《根據西藏地圖所作的地理歷史觀察》、《中華帝國年鑒和西方年曆對照》、以及《諸經說》等。
這樣一位忠心服務中國40年之久的耶穌會傳教士,晚年卻十分不幸。年老體衰的他遭逢嚴厲的禁教時期,身心均受重創。在雷慕沙(Jean Pierre Abel Rémusat)的《亞洲新雜纂》中如此記述道:“1724年禁教之時諸神甫在雍正皇帝前爭辯,孝思亦在其列。” 雷孝思最後於1738年11月24日在北京逝世,享年75歲。
資料來源
- 卓新平主編,《基督教小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1年12月第一版。
- 禤浩榮編著,《圖片中國基督教簡史》,天道書樓,2011年10月初版。
- 方豪,《康熙五十三年測繪臺灣地圖考》,臺灣省文獻委員會,出版年不詳(資料來自臺灣大學圖書館)。
- 網絡相關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