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tw)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主頁 主頁
Ritchie Hugh

1835 — 1879

李庥

英國長老教會宣教士。臺灣宣教先驅、牧師。

  英國長老教會

  台灣

李庥是蘇格蘭人,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畢業後,因嚮往至中國宣教而在倫敦長老教會神學院就讀。神學院第三年尚未畢業,即代替海上殉難的馬遜牧師(Rev. David Masson)來台協助馬雅各醫生(Dr. James L. Maxwell)。1867年12月13日抵達打狗(高雄),為受派遣來台的第一位牧師。

李庥牧師為人忠誠,勤勉節儉;學會廈門與客家話,熱心傳道。他與師母同心協力,承接打狗宣教中心及旗後醫館的病患關懷工作,重建被暴民拆毀的碑頭(鳳山,1869)教會;十年內又建立阿里港(1869)、東港(1870)、阿猴(屏東,1871)等十多處教會,完成高屏平原”南路漢人傳道”的佈局。即便在55年後的1928年,在高屏平原的教會也僅增加旗山與恆春兩所教會而已。他也在後山(東海岸)建立蟳廣澳(成功)及石碑(富里)等教會,是第一位到台灣東部宣教的牧者。

李庥注重傳道人才培育,1870年在旗後牧師館樓下開辦“傳道師養成班”(The Student’s Class),並在1876年把養成班搬到府城(台南)成立大學(Capital College,台南神學院前身)。他教授舊約槪論及天文、地理,並曾以大型望遠鏡給學生觀看木星、土星的形狀。

1871年加拿大長老會馬偕牧師來台,受李庥接待並教授在台宣教要訣與台灣話,在一起同工兩個月之久。李庥建議馬偕前往北台灣宣教,攜手使全台歸主。他并且親自陪同馬偕前往北部,1872年3月9日在淡水上岸。之後李庥要步行回台南,馬偕陪同,順道巡視中部地區。他們商定以大甲溪為界,區分加拿大與英國長老會宣道區。

李庥牧師和師母常拿藥物或其它物品關心貧苦人家,甚至暗中以金錢相助。他們深入民間,了解婦女地位卑微,認為信仰若要健全發展,一定要重視婦女教育。於是積極籌辦“女宣”與“女學”,而“女學”的唯一入學條件是解開縛腳。

除了牧養打狗宣道區、旗後醫館與十數間教會,李庥還得協助馬雅各醫生開創的府城教會與東方山崗的木柵、崗仔林及柑仔林等地教會,長年勞累。1879年9月29日,李庥死於瘧疾,是外國宣教士在台積勞不治的第一人。他葬於打狗山山腳,砲台下的英商公共墓地,與其早逝的次子同穴。

李庥死後,師母繼續留在台灣,英國母會女宣道會(The Women’s Missionary Association)委任她為第一位台灣女宣教士,時常與長子William巡視南部教會。她幾經波折,最後終完成先夫遺志,在新樓東南隅建設“女學”,為長榮女中前身。李師母身體健康不佳,1884年6月歸國,而“女學”則於當年7月完工。

資料來源

  • 台灣教會公報週刋編輯,《台灣古早教會巡禮》,台南:新樓書房,1996年,4-5,37,43,211頁。
  •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總會歷史委員會,《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百年史》,台南:台灣基督長老教會,1995年第三版,41頁。
  • 黃武東,徐謙信合編,賴永祥增訂,《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歷史年譜》(第一部滿清時代篇),台南:人光出版社,1995年,7-62頁。
  • 黃茂卿,“為台灣而生的李庥牧師”,《新使者》第40期,1997年,31-35頁。
  • 楊士養編著,林信堅修訂,《信仰偉人列傳》,台南:人光出版社,1995年增定版,13-15頁。
  • 董顯光,《基督教在台灣的發展》,作者自印,28-29頁。

關於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