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9  — 1966

梁小初

S. C. Leung

中華基督青年會總幹事、教會領袖。

一、早年背景

梁小初,名長樹,字小初。于1889年出生於廣東佛山。祖上以經商起家,在松桂里聚族而居,建有梁氏宗祠。起初,家境殷實,梁父曾經一妻六妾,生兒育女共19人——8男11女;不過,存活到結婚嫁娶只有6人。梁小初排行第六,是其父二房妾侍所生。總體來說,其家室在當時可謂 “大戶人家”。

幼年的梁小初生活在一個典型的中國傳統家庭,從4歲開始由主母教授三字經、千字文和詩文。後由家庭教師帶領行開學禮,6歲入學塾習四書,正式接受中國傳統教育。但,因逢時代變遷,科舉制不再成為出人頭地、光宗耀祖之道,又家族生意不景氣,使其求學之路幾經波折。雖處於風雲變幻、時代變遷之時期,但因廣東的特殊地理位置,許多西方傳教士來此開辦學校,為眾多發奮為人之士提供了一條途徑。1900年,梁父決定將11歲的梁小初送往倫敦會在廣州叢桂新街禮拜堂前所設的通志學堂接受西方教育,專攻英文。

二、歸主經歷

倫敦會傳道人謝恩祿對梁家的信仰影響諸多。謝恩祿與梁小初家三代世交,他稱梁小初父親為二公。梁父因家族生意衰落,遂開始在基督教信仰中尋找人生的意義。因與謝恩祿頻繁通信,梁父漸漸去到教會聽道,後自己讀經、禱告,不久在佛山走馬路倫敦會禮拜堂受洗歸入基督,成為家族信主第二人[1]。梁小初也算是謝恩祿所結的果子。當他在廣州通志學堂求學時,寄宿於謝恩祿之家。除上課外,朝夕相處。謝身任傳道,每朝飯前,都舉行家庭禮拜。暇時,翻閱宗教書籍,還會參加主日讀經班及大堂崇拜,逐漸受了薰陶,起了信仰。但決意要歸主卻起因於一場鼠疫,在經歷過鼠疫之後,梁小初感受到了人生的短暫,方始思考生死問題,不久即要求受洗歸入基督教會。於是在1903年,14歲的梁小初在廣州叢桂新街倫敦會禮拜堂,由他的老師司啟榮牧師施洗加入教會。在梁小初決意信仰基督前,曾擔心遭到家人的反對,所以,他受洗前並未與家中商量。但出乎意料的是,受洗後的梁小初當日接到家書,稱梁父在一周前已經皈依了基督教。隨後,曾經每日“焚香頂拜,誠心念佛”的祖母,還有曾叮囑其切不可信教的母親和姐姐也陸續受洗。家人信仰的轉變,對於梁小初而言,不但意味著少了信仰道路上的許多阻礙,更堅定了他的信心,也為他日後的侍奉之路鋪平了道路。

三、侍奉經歷

19世紀末20世紀初,基督教青年會在全球各地紛紛建立,青年一代基督徒立志為基督發光發熱。此波熱潮也迅速的傳遞到中國,中國各地也先後建立起青年會。[2] 1906年廣州西教士大會發起籌捐20萬元,籌建馬禮遜紀念堂,準備作為廣州青年會的會所。梁小初、謝恩祿和葉梯雲等有感於上海、香港等地青年會的成就與社會貢獻,也有志于在廣州成立基督教青年會。1907年謝恩祿、梁小初等人借葉梯雲寓所(普濟女醫館)作為聚會的地方,著手籌辦廣州基督教青年會。1908年1月,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副理事來會理(David Willard Lyon)到廣州指導籌建工作,經與廣州籌備組商議,選派梁小初為練習幹事,赴上海青年會實習一年。當時,年僅19歲的梁小初感受到這是上帝的呼召,決意獻身青年會,並視此為終身事業,服務社會,以使自己的人生有意義,有價值。次年五月,梁小初辭掉當時在美華書局的工作,去到上海受訓。在滬受訓的內容包括讀書、聽講、討論關於青年會的創立、青年與宗教事業,以及體育課等等。但對梁小初而言,更為重要的是他更樂於參與“實地見習,從行動去學習”:旁聽每周的幹事會議,負責聯絡上海青年會的粵籍會友,承擔滬會抄賬任務,空餘時去事務所當值等等。在這一過程中,梁小初不但瞭解到青年會組織運作的結構和方式,而且也結識了許多他所敬仰之人和朋友,比如當時上海青年會的董事鄺富灼、宋嘉樹,以及後來成為《中國青年》主編的謝洪賚等。

受訓完畢後,梁小初又去到各地青年會進行考察學習。1909年,梁小初返回廣州時,粵會已經成立,除了當選第一任董事外,他還當選為首任幹事,主要管理財政和策劃事工。具體開展的活動包括延請當地中西名人舉辦德育及智育演講會,內容廣泛,且無論主題是宗教性還是學術性的,都堅持兩個特色:1.演講內容儘量深入淺出,使人易於瞭解,避免深奧的專有名詞;2.聽眾務須“憑票入場,終會乃散”,算是一種社會教育。每逢周日晚開辦查經班;周六辦交誼會、音樂會、電影會和辯論會等。在會所外進行的活動還有“遊覽近郊名勝,參觀室內工廠,訪問慈善機構,集體長途旅行等”[3]。為了能幫助青年人立足社會,青年會開設有英文夜校和英文商業學校。此外,還舉辦過三次重要的公開演講,分別是當時的美國副總統查理斯·沃倫·費爾班克斯(Charles Warren Fairbanks)、丹麥青年會毛琦伯爵,全國協會總幹事巴樂滿(Fletcher Sims Brockman),其中後兩場由梁小初擔任傳譯,這是他工作內容的新嘗試。

後因廣州青年會將興建新會所,負責幹事在學識與經驗,都應有更好的準備,是故梁小初奉派前往美國求學。1913年,梁小初短暫離開妻兒,赴美裝備學習,到芝加哥青年會學院(Y. M. C. A. College,後更名為George Williams College)深造。期間所修課程包括青年會歷史、會所行政、原理、舊約歷史導論,以及籃球和游泳等體育項目。此外,梁小初還參觀考察了芝加哥青年會及其各分區支部。之後,他又陸續走訪了波士頓、紐約、費城和華盛頓特區的青年會。1914年,梁小初經加拿大回到中國,著手致力於發展廣州青年會,並將其在美所習逐步付諸實踐。

回到中國後,梁小初較之以前更為關注廣州青年會宗教事業方面的發展,對宗教演講給予了更多的重視。以每周延請嶺南學院的講員為核心,利用在粵名人,如王正廷等,作系統的演講;並設法約請行將訪粵的外籍基督教著名學者作公開演講。宗教演講所涉題目較為廣泛,並不拘泥於宗派、神學異議,有些內容對於當時的中國基督教來說甚至還很“超前”,比如紐約協和神學院教授華徳博士(Dr. Harry F. Ward)連續幾日演講關於“基督教與社會改造”之專題,吸引了廖仲愷等人前來旁聽。此外,青年會開設的查經班,既有一般性的,也有特別開設的。曾擔任司法部長的徐謙特別要求專為南來的國會議員開設國語查經班,還有面向學生的學界研道團,每個小團體都特請一位宗教教席。[4] 梁小初在廣州青年會宗教事業方面的努力,得到了青年會全國協會的認可與肯定,在1926年以前的青年會全國報告書中,“屢次指出廣州青年會宗教事業,在全國四十個市會中,占第一位。” [5]

此外,梁小初還特別重視廣州青年會的人才問題,積極推行各類幹事訓練計劃,並鼓勵青年們參與到社會公共事務中。也正因廣州青年會在宗教信仰上有真實的實踐,將基督的生命彰顯於世,使得廣州青年會博得了社會各界的讚譽。

1918年,梁小初當選為廣州青年會副總幹事,1920年升任為總幹事。從1935年至1947年擔任全國基督教青年會總幹事。

廣州基督教青年會從成立到如今已逾百載,而梁小初在該會的服務卻有50年之久,他的名字和青年會是分不開的,他對青年會所做的貢獻有目共睹。誠如最初他被呼召所立定的志向:他視青年會為自己的終身事業,幾十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忠心侍奉,用自己的生活去實踐他的信仰,用生命回應上帝對他的呼召,這也正是青年會成立之初衷。

四、不白之冤

1950年代初,在新政府授意與支持下,中國基督教三自革新運動委員會在基督教界內發起了“控訴運動”,梁小初成為這場運動中最早被打擊的4名基督徒領袖之一(另外三人是陳文淵、顧仁恩和朱友漁),被控訴為“中國基督教徒敗類”。1951年,《人民日報》再次控訴梁小初等人為“帝國主義利用宗教侵略中國的間諜”;青年會副總幹事江文漢還控訴梁小初為“不再是中國人”、和“帝國主義的走狗”[6]。不過因梁小初已於1949年離職去往香港,故此才倖免於難。

1966年,梁小初病逝於香港,享年77歲。

腳注


  1. 編者注:家族歸主第一人為比梁小初長五歲的五兄長泌,字少初,因曾就讀於省港英文學校,受了西教士的影響,成為全家皈依基督教第一人。後惜因患腸熱病英年早逝。
  2. 編者注:起初各地青年會並沒有聯結,最後才建立起全國統一的中華基督青年會。
  3. 梁小初:《未完成的自傳——七七回憶錄》,第59頁。
  4. 張靚,「‘信者之楷模’——記廣州基督教青年會創始人之一梁小初」,2015年。http://www.gzymca.org/Blog/pos…
  5. 梁小初:《未完成的自傳——七七回憶錄》,第116頁。
  6. 「控訴帝國主義利用宗教侵略中國」,《人民日報》1951年4月24日第五、第六版。

資料來源

  • 梁小初著,《未完成的自傳——七七回憶錄》,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69年。
  • 張靚,“‘信者之楷模’——記廣州基督教青年會創始人之一梁小初”,2015年。http://www.gzymca.org/Blog/pos…
  • “控訴帝國主義利用宗教侵略中國”,《人民日報》1951年4月24日第五、第六版。

關於作者

王潔

作者係美國加州基督工人神學院碩士研究生,在李亞丁教授指導下撰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