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葆生(筆名林聯基)於1915年9月16日出生在福州的一個牧師家庭,其父翁懷友是早期福州地區基督教會的牧師。翁家子女較多,林葆生是家中第三個兒子。林葆生原名翁福敦,由於舅父英年早逝,因此他在4歲那年被過繼給舅母而改姓林。舅母改嫁後,林葆生在外祖父撫養下長大。他雖然改了姓,但卻一直和原先翁家大家庭保持著密切的聯係,並共同信主、侍奉主。其大姐翁玉冰、二哥翁節敦、妹妹翁玉荷等人皆在海內外從事宣教工作。
1938年,林葆生畢業於浙江美術學院前身之一的蘇州美術專科學校西畫系,隨後開始了美術教育和傳道相結合的多彩人生。他先後在邵武中學、英華中學(後改名福建師大附中)及福州十三中學等學校從事美術教學工作,直至1976年退休。在50多年漫長的美術教育生涯中,林葆生精心培養出許多美術工作者,其中有些人成為著名的畫家,如張懿美、秦長安、鄭錫安、吳迺光、鄭發祥等人,都是他不同時期的學生。
在福建省美術界,林葆生是一位公認的伯樂,在教學中他善於發現有繪畫天賦的青少年學生,並將他們吸收到課外美術興趣小組中,引導他們走上成功之路。他經常利用星期天,帶這些學生到郊外寫生,並對他們的畫作進行認真的講評和指導。當年糧食緊張,他還節衣縮食、購買饅頭及點心送給外出寫生的學生。對於愛好美術的清寒學生,他送筆送紙還送生活費,有時還親自為學生理髮或縫補衣服,從各方面幫助、鼓勵他們成才。1965年在英國倫敦舉辦的“中國中學生美術作品展覽”,福建師大附中林葆生指導的學生中有兩人的美術作品入選展出。這在文化大革命前鮮有對外文化交流的時期中,一時傳為美談。此後,林葆生曾擔任福州市中學美術教研聯組負責人。
林葆生在水彩畫上有較深的造詣,年輕時曾多次舉辦個人畫展,並現場表演人物剪影。他的作品清新淡雅,別具一格,先後被《福建日報》、《福建青年》、《青年博覽》、《香港晚報》等多種報刊登載,也多次入選省、市的美術作品展覽會並獲獎,他的畫作也被廣泛收藏。林葆生曾編寫《美術學》、《色彩圖案》等著作和畫冊。他的業績被編入《福建省文藝家辭典》,還被譽為“當代中國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和“校園畫家”等稱號。林葆生還被人事部全國人才研究會藝術家學部聘為高級顧問。
林葆生是一名虔誠的基督徒,他從青年時代就開始在建甌和邵武等地傳道,隨後轉到福州。即使在“文革”最為困難時期,他也沒有中斷傳道。他講道聲情並茂,旁征博引,內容豐富而生動;尤其是發自心靈的禱告,感人至深。他熱愛教會,熱愛信徒弟兄姐妹。在1979年教會恢復活動之初,他就積極籌措資金支持。尤其是在福州中洲基督教堂的重建和恢復活動的一系列工作中,他發揮了重要的骨幹作用,並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
上個世紀90年代中晚期,林葆生多次應中國基督教協會之約請,將愛主之心融入畫筆,連續十年為中國基督教年歷作畫。他精選聖經中的金句,或贊美主、或激勵弟兄姊妹屬靈追求,用水彩畫的形式畫出精美的基督教年歷,受到全國城鄉廣大基督徒的歡迎。晚年的林葆生不顧年邁體弱,經常四處傳道,將福音種子播撒於閩浙一帶,直到最後在講道現場中風時為止。
林葆生的愛妻劉錦輝也是一位熱心的基督徒和出色的社會工作積極分子,她和林葆生同月同日出生,只是小他兩歲。半個多世紀以來,他們相濡以沫,恩愛有加,共同度過了風風雨雨的歲月,迎來了2008年結婚60年的鉆石婚喜慶。林葆生夫婦育有三男三女,有孫子、孫女9名和曾孫、曾孫女11名。他們後代中不乏優秀之輩:有的榮獲國際奧林匹克生物賽銀獎、榮獲“福建省十佳青年學生”;有的在高考中考取福建省文科第二名,成為負責重要崗位的青年幹部;有的評為教授,榮獲“全國優秀教師”榮譽稱號;有的評為“廈門市十佳好媳婦”等等。林葆生的兒孫們秉承尊老愛幼家風,恪守孝道;他們參加工作後,都不忘支持家庭,贍養老人。
在林葆生生命的最後十幾年間,他總是風雨無阻地、幾乎每天都到教會進行早禱。對同輩,他謙恭尊重;對晚輩,他體貼入微。他自己生活極其簡樸,但卻能資助失學孤兒長達20多年。他歷盡滄桑坎坷,卻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他以情趣高雅,為人師表,助人為樂的優秀品質為主做工以榮耀主。2004年9月15日林葆生病逝,享年90歲。在9 月19日追思、安葬禮那一天,福州市洋洽殯儀館中最大的、能容納千人的吊唁廳內居然擠進了近兩千人,成為本地空前的悼念儀式,足見林葆生是一位受人尊重的優秀基督信徒。
關於作者
福建神學院教師、傳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