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  — 1959

麥克樂

Charles Harold McCloy

麥克樂,美國基督教青年會傳教士,是中國近代引進美國新體育觀念的重要人物。他在中國從事體育教育十三年,是中國第一個高等教育體育專業的第一任系主任;中國近代體育事業的奠基人。

早年生活

麥克樂(Charles Harold McCloy)於1886年3月30日,出生在美國俄亥俄州(Ohio)。其父早逝,身體瘦弱的麥克樂很早就開始幹些零活兒替母親分擔生活的重擔。12歲那年,他買了一本《運動指南》(The Athletes’Guide)的小冊子,開始進行自我訓練,從此迷上了體育。麥克樂的大學生涯是在美國俄亥俄州的瑪麗埃塔學院(Marietta College)度過的。這是一所私立文理學院,很注重基礎教育,第一學期還包括聖經科目。麥克樂對體育和語言尤感興趣,期間他曾到哈佛大學聽過一些著名體育教授的課,並曾接受過一個夏季體育教育訓練。1907年,21歲的麥克樂獲得體育教育專業碩士學位,同年與安娜·費雪小姐(Anna Florence Fisher)在瑪麗埃塔學院結婚。1910年,他又在瑪麗埃塔學院獲得文學碩士後,再到美國著名的霍普金斯大學(John Hopkins)醫學院學醫兩年。

在華體育教育生涯

1913年(民國二年)10月,27歲的麥克樂作為基督教青年會(YMCA)傳教士奉派前往中國。他和妻子帶著兩個孩子搭船途經日本來華,由於麥克樂暈船,他們在日本稍事停留,在日本留下了旅途照片。1914年,麥克樂夫婦在中國生下了他們的第三個孩子Robert Mccloy。他們一生共生育了三個兒子和兩個女兒。

麥克樂當時是應中國基督教青年會(The Chinese National Council of the YMCA)的召喚,放棄了在美國繼續學醫的機會,不遠萬里來到袁世凱當選民國首任大總統,政局動盪不安,貧窮落後的中國。中國近代體育事業的產生和發展被認為是與基督教青年會緊密相連的,中國的第一、二、三屆全國運動會都是由基督教青年會舉辦,直到第四屆才開始由政府資助舉辦。1912年,青年會國際委員會希望在中國建立一所訓練學校,專門培訓青年會在中國各地學校所需要的體育教師(體育幹事),麥克樂因此來華,他是作為基督教青年會(YMCA)傳教士來到中國的。

抵達中國後,麥克樂立即加入了由傳教士柯樂克(I. H. Crocker)在上海開辦的培訓體育幹事的工作。麥克樂負責體育傳授,他很有語言天賦,到中國後不久,就能夠流利地講中文,用中文傳達知識與思想。他們先後開辦過籃球、排球、足球、游泳、乒乓球、手球、羽毛球、器械體操、晨操(主要指柔軟體操)、國術(即武術)、水球、跳水、舉重、拳擊等體育項目的培訓班。有些體育項目還分初級班和高級班,培訓班先為一年制,後增加為二年制。1914至1916年,他們還在浙江莫干山舉辦暑期體育幹事訓練班。在麥克樂之前,中國的體育教育受日本、德國影響,以兵操體育為主。麥克樂不僅把許多新的運動項目介紹到中國,而且把體育教育引向了增強民眾體質為主的目標。

1915年,麥克樂出任江蘇省教育會體育傳習所教授;次年應聘為國立南京高等師範學校(今南京師範大學)體育專修科主任、教授,可說是中國第一個高等教育體育專業的第一任系主任。1916年,麥克樂在培訓班的基礎上,正式成立了“中華全國基督教青年會體育專門學校”,開始時學制為二年,後改為四年。學完二年課程後,給予修業文憑,稱體育員;學完四年課程,給予畢業文憑,稱體育師。1917-1919年,麥克樂擔任中華全國基督教青年會體育部總幹事。但從各方面的資料判斷,他最重要的工作是培訓基督教青年會的體育幹事。

1919年3月,麥克樂因為夫人安娜的健康原因而決定回國休假。體育專門學校師生為他們夫婦倆舉行了送別會,16名學生特別製作一面“河汾主講”的錦旗送給他們惠存作為紀念。“河汾主講”何意?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個“河汾門下”的成語,典故來自隋朝末年大儒王通。他不想做官,而願將自己的學問傳授於人。於是在河汾(今黃河、汾水之間)設帳授學。他學識淵博,教育方法獨特,遠近前來求學者達一千餘人。他的學生如房玄齡、魏征、李靖、程元等人,後來都成了唐初的名臣,被稱為“河汾門下”。

麥克樂被師生們比作河汾主講王通,並非浪得虛名。王通的“河汾門下”造就了唐朝一代名臣,而麥克樂的體育學校也為中國造就出大批的體育人才,其中有人被基督教青年會送往美國繼續深造,還有一位考取了官費美國留學,被認為是中國的第一位體育專業官費留學生。他們後來都成為了中國體育事業的棟樑,如董守義,畢業後由青年會派往美國留學,成為中國近代體育的奠基人;李文昌是遠東運動會名將;顧平立成為體育專家;吳蘊瑞是中國第一個體育專業官費留學生、中國運動生物力學的奠基人、南京大學體育教授;王毅誠在1921-31年間,擔任長沙青年會體育幹事,為湖南的體育教育啟蒙與發展做出了傑出貢獻;許民輝,畢業後由青年會派往美國留學,成為中國近代著名體育家,中國最早的體育碩士;塗文,湖南大學體育教研室主任、教授;董正初,博文中學校長;崔峙如,育英中學體育教師、南昌青年會體育幹事,如此等等,他們可說是中國近代體育事業的奠基人。

麥克樂夫婦回美休假一年,1921年他們再次來到中國。除繼續青年會的體育教師培訓外,麥克樂還先後擔任過東南大學體育系主任、全國體育研究會主席,以及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書記等職務。

離華返美

1926年,麥克樂永久性地離開中國,回到美國。時值年富力壯的麥高樂為什麼要離開中國呢?這與當時的歷史大背景有關。1922-1927年間,中國知識界發生了反對基督教的“非基督教運動”,提出“凝成國民意識,發揚本國文化”、“內除國賊,外抗強權”等主張,一時民族主義高漲。作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深入中國社會的基督教首當其衝受到批判和攻擊。中國政府通過“非基督教運動”取得了對教會學校的控制權,也收回了體育權,基督教青年會主導的體育事業在“非基運動”的衝擊下沒落了。實際上,在西方傳教士辦教育、醫院、體育之前,中國並沒有現代學校、現代醫院和現代體育,這些都是他們是從零開始的。因此說,中國政府這時若叫“接管”會比“收回”更貼切。基督教差會、教會和基督徒也樂見政府有能力接管,並可持續地發展。但很可惜,後來的事實證明是事與願違。

在體育教育文字方面的貢獻

麥克樂在中國近代體育傳播和發展過程中貢獻良多,從1913年來華,至1926年返美,他在華期間長達13年之久,在中國體育界扮演過重要角色,擔任許多重要的職務;並先後創辦《體育季刊》,著書立說,診斷中國學校之缺失,推動學校體育系統之建立,設立全國體育研究會,加強體育學術研究工作,建立全國性體育研究體制,普及體育研究風氣等等,對中國近代體育之發展,具有相當程度之影響。

除了1919-1920年間麥克樂曾經短暫地離開中國回到美國為夫人看病以外,在漫長的十幾年時光中,他一直堅持留在軍閥混戰中的中國苦心鑽研並傳授體育。1915年,麥克樂的中文著作《舞蹈》由上海青年會出版發行,可見他對中文的掌握進步迅速。除了教學工作外,他相繼出版了大量的中文著作,及創辦和主編了《體育季刊》,由這些可以看到他在體育教育文字方面的工作也十分的傑出。在中國期間,麥克樂一共著有和翻譯了24本書,並且在當時的《中國體育與衛生保健》(The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ygiene,應該是中國第一本體育期刊)期刊上發表了很多文章。到後來,他這位高產且精通中英文雙語,更成為了該期刊的主編。

麥克樂寫作出版了大量的中文著作,其中包括,《舞蹈》(上海青年會,1915年),《網球》(商務印書館,1917年),《棍棒》(商務印書館,1917年),《籃球》(商務印書館,1918年),《柔軟體操 》(上海青年會,1919年),《體育上肌肉動作應用表》(上海青年會,1920年),《遊戲運動》(浙江省教育會,1921年),《體操步法撮要》(商務印書館,1923年),《田徑賽運動》(商務印書館,1923年),《運動技術標準》(中央大學,1925年),《體育教材》(商務印書館,1928年),《分級器械運動》(上海青年會,出版時間不詳),《學生健康的檢查》(商務印書館,1931年),《個人田徑賽運動成績之測量》(商務印書館,1931年)等著作。他的大作《健康與體育的測驗和測量》(Tests and Measurements in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直到今天還被我們體育測量界視為經典。

此外,他還帶領東南大學師生進行了大量的體育科研,如人體測定及身體檢查的系列研究、田徑運動記分表研究、兒童在各項運動中運動商數方法的研究、足球、籃球的標準測驗研究等研究活動。在華期間其貢獻計有:(一)建立體育學術研究體制;(二)籌組地方體育聯合會;(三)整頓學校體育。尤其帶來崇尚人性自然的美國新體育(New physical education)之觀念。

麥克樂極具語言天賦,講一口流利的中文,也可以用法文、日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德文,甚至挪威文等閱讀書籍。他的影響不僅限於中美兩國,他的許多的學術專文也出現在中國、智利、巴西、西班牙、德國、挪威、日本、葡萄牙、土耳其、法國和意大利等國家的出版物上。歸納起來,麥克樂一生著書立說,共出版了32本體育專著;主持過3個主要的美國政府報告,發表過290篇文章,參與指導過230名碩士研究生和46名博士生的論文,堪為美國體育界一位真正的高產學者和受人尊敬的前輩,他的許多觀點和理念仍然值得當今中國體育界借鑒與思考。

美國歲月

1926年回到美國後,麥克樂繼續在大學體育與社會體育中工作。他先後在底特律教育學院和愛荷華大學擔任教授,工作十分出色。之後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學習,並於1932年獲得了博士學位。1947年,他又從瑪麗埃塔學院獲得理學博士。還不止這些,麥克樂還被加拿大渥太華大學授予體育教育榮譽博士學位,被格林威爾學院(Grimwell College)授予人文科學榮譽博士學位。要知道,麥克樂在46歲時就已經是美國運動科學院的院士,在如此年齡和資歷(教授+院士),他還獲得了這麼多的博士學位,恐怕是一個世界紀錄了。

此外,麥克樂還歷任過泛美體育教育機構,以及衛生、體育與娛樂學會會長;全美體育聯合會會長和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委員會體育幹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他曾作為體能復健醫療顧問服務於美軍,先後擔任過美國作戰部顧問、美國海軍健身運動國民諮詢委員會主席、美國陸海軍康樂委員會顧問,並且為美國陸軍和空軍編寫了健身手冊。因著他的貢獻與成就,麥克樂被稱為美國體育教育方面的開拓者(pioneer)和巨擘(giant)。1956年,他榮獲“海特靈頓卓越成就獎”(Hetherington Award),這個獎項是專門為那些對人類福祉有傑出貢獻的人所設立的。1958年,美國體育醫藥學院又授予他體育專業傑出貢獻獎。

從1930年起,麥克樂在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Iowa)做研究教授(Research Professor)並任教,一直到1954年退休。1957年12月,麥克樂和夫人安娜慶祝了他們的金婚紀念日。

1959年9月18日,麥克樂因中風在愛荷華的慈仁醫院(Mercy Hospital)安然離世,享年73歲。逝後被安葬在愛荷華市紀念花園墓地(Memory Gardens Cemetery, Iowa City)。麥克樂去世後,身後遺有愛妻安娜,三兒二女和十二個孫兒女。兒女們長大成人後,有的成為教授,有的從醫,有的從事科研工作,皆有所成。

尾聲

2016年,中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南京師範大學主辦中國高等體育教育專業辦學百年學術研討會,稱麥克樂為中國高等體育教育專業發展的奠基人。會議不僅邀請了麥克樂在美國的孫子麥偉龍(William B. McCloy)參加會議,還請他做專題報告介紹他的祖父麥克樂。麥偉龍的父親是Robert McCloy,就是麥克樂夫婦來中國後第二年所生的那個兒子。麥偉龍曾經和父親在臺灣生活多年,並且在那裡學會了中文。麥偉龍的身體狀況本不宜長途旅行,但盛情難卻,而且又是紀念他爺爺,於是便欣然前來南京,參加這場中國高校體育的百年慶典,並且在大會上用流利的中文發表演講:“謹記祖父:南京時期的麥克樂”。因著這場盛會,麥克樂與中國近代體育的深厚淵源與傑出貢獻,也為更多人所知、所紀念。

資料來源

  • 《麥克樂(Charles Harold McCloy)對中國近代體育的影響(一九一三—一九二六)》,臺灣國立體育學院的王建台碩士論文(1992)。
  • 《麥克樂體育思想研究》,浙江師範大學的楊昌美碩士論文(2012)。
  • 朱為模,“麥克樂“之最”:中國最早的體育系主任“,(2020-09-14);“麥克樂“之最”:最老、最有資歷的體育博士生”,(2020-09-14)。
  • 尋訪傳教士的足跡工作室,“為中國近代體育教育做出傑出貢獻的傳教士:麥克樂”。2023年06月25日。
  • 方金琪,“麥克樂——一位為中國近代體育教育做出傑出貢獻的傳教士”。信望愛小屋,2019年03月15日。
  • 王建台,“麥克樂對中國近代體育的影響與評價”。《體育學報》第15期(1993/07/01)。
  • “論中國近代體育史上的麥克樂”,《成都體院學報》1985年03期。
  • “麥克樂對中國近代體育的影響”,《體育文史》1994年第3期。
  • “麥克樂對中國近代體育的推廣及其歷史貢獻之研究”,《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 “麥克樂與近代中國體育事業”,《蘭台世界》2014年25期。
  • “麥克樂體育思想及對我國近代學校體育發展的貢獻”,《內蒙古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年第6期。
  • “麥克樂體育思想對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影響——以麥克樂第二次來華為中心”,《當代體育科技》2017年04期。

關於作者

李亞丁

作為世華中國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李亞丁博士現擔任《華人基督教史人物辭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執行主任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