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7  — 1914

區鳳墀

清末民初時期廣東華人教會著名長老,與國父孫中山系莫逆之交。

區鳳墀,本名逢時,字錫桐,號鳳墀。于1847年出生於廣東順德,自幼聰明好學,博覽群書,故知識十分淵博。

1807年,英國倫敦會差派馬禮遜和米憐等人來華,因清政府的閉關自守政策,他們只好轉到南洋馬六甲,在那裏從事聖經翻譯、出版書籍,向當地華人傳福音,並開辦“英華書院”,培訓華人宣教人才。鴉片戰爭之後,隨著五口通商,中國大門始向福音開放。倫敦會遂將英華書院遷往香港,並以香港爲基地,向中國內地宣教。

時有廣東南海何進善就讀于英華書院,畢業後於1846年被倫敦會按立爲牧師,在香港、廣州等地傳福音,建立教會。1864年,何福堂來到佛山傳道,與區鳳墀相識。區鳳墀追求真理,素有向道之心,當他讀過何進善所著《新約全書注釋》之後,爲其折服,遂接受基督,不久受洗,並帶領全家人信主。

1865年,佛山華人教堂落成,舉行慶典時卻遭到暴徒襲擊而焚毀。區鳳墀一家得以逃脫到香港。因其才學,受到倫敦會之重用,參與翻譯聖經,編寫注釋等工作,其神學知識亦隨之提高。1872年,經丹拿(F. S. Turner)牧師的推薦,區鳳墀岀任倫敦會香港灣仔堂主任。由於他工作盡職盡責,並在講解聖經方面清晰入理,頗令會衆信服。1875年,區鳳墀還曾與丹拿牧師一道發起勸戒鴉片會社,上書英國政府請願,並被推舉爲赴英代表。

1883年,孫中山先生從檀香山基督教學校畢業後,返回香港進入拔萃書室進修,預備投考香港公立學校。爲了補習中文,拜區鳳墀爲師,二人遂結爲莫逆之交,區鳳墀在信仰與學問上對孫中山影響甚深。後經區鳳墀介紹,孫中山認識了美國綱紀慎會的喜嘉理(Charles Hager)牧師。在其鼓勵下孫中山正式受洗,並取教名爲孫日新。後來,是區鳳墀爲其改名爲“逸仙”。此後,國父以“逸仙”之名而蜚聲海內外。

1885年,區鳳墀到廣州主持教務,帶領教會平安度過因中法之戰而帶來的危機。1889年,應德國柏林大學東語學堂邀請,經香港督學使歐德理極力推薦,區鳳墀遠赴德國,擔任柏林大學中國語文教授數年。任滿回港後,被選爲道濟會堂長老。時孫中山在廣州開業,二人保持著密切的關係。1895年,孫中山在廣州組織興中會,區鳳墀也積極參與。第一次廣州起義失敗後,孫中山避走倫敦,區鳳墀則仍回香港擔任倫敦宣道會濟會堂長老,同時被委任爲香港華民政務司署總書記。自此工作10年,廉潔自守,寓佈道事業於交際中,備受社會各團體敬重。

1896年11月孫中山從英國寫信給區鳳墀,報告其蒙難經過: “弟被誘擒於倫敦,牢於清使館,十有餘日,擬將弟捆綁乘夜下船,私運出境。初六、七日內,無人知覺,弟身在牢中,自分必死。此時唯有痛心懺悔,懇切祈禱而已。一連六、七日,日夜不絕祈禱,愈祈愈切。至第七日,心中忽然安慰,全無憂色,不期然而然,自雲此祈禱有應,蒙神施恩矣。但日夜三、四人看守,窗戶俱閉,嚴密異常,惟有洋役二人。前已托之傳書,已爲所賣,將書交與衙內之人,密事俱俾知之,防範更爲加密!而可爲傳消息者,終必賴其人,今蒙上帝施恩,接我祈禱,使我安慰,當必能感動其人,使肯爲我傳書,簡地利(康得黎)萬臣兩師,他等一聞此事,著力異常,即報捕房,即稟外部,初時尚無人信,捕房以此二人爲癲狂者,使館全推並無其事。初報館亦不甚信,迨後彼二人力證其事之不誣,報館始爲傳揚,而全國震動,歐洲震動,天下各國亦然。沙侯(首相)行文著即釋放,不然即將使臣人等逐出英境。此十餘日間,使館與北京電報來往不絕。我數十斤肉,任彼千方百計而謀耳。幸天心有意,人謀不藏,雖清勇陰謀,終無我何。弟遭此大故,如浪子還家,亡羊複獲,此皆天父大恩。敬望先生進之以道,常賜教言,俾從神道而入治道,則弟幸甚,蒼生幸甚!” 由此信可見兩人友情之深。

1899年,區鳳墀幫助陳少白在香港創辦《中國日報》。1910年加入關心焉等人發起的“剪辮不易服會”。退休後,仍擔任基督教青年會幹事,聖士提反男、女校漢文總教席,以及廣華醫院監理等職。

1914年,區鳳墀病逝,享年67歲。綜其一生,劉粵聲牧師如此讚譽他:“公性剛猛如彼得;慈愛如約翰;才華橫溢,不逾乎道,又類保羅;秉此奇賦,誠教會有數人物。”

資料來源

  • 區鳳墀,《道鄉漁樵》,廣州英華浸信會印書局,1915年。
  • 劉粵聲,《區鳳墀先生》,《香港基督教會史》,香港基督教聯會,1941年。
  • 馮自由,《區鳳墀事略》,臺灣商務,1976年。
  • 張祝齡,《區鳳墀長老傳略》,上海商務,1914年。
  • 查時傑,《中國基督教人物小傳》,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1983年。

關於作者

李亞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