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福於1888年生於河南省汝南,父親在外縣擔任一地方上的保安官。彭福13歲時(1901年)父親去世,從此家境日艱。
早在1890年,就有豫鄂信義會的傳教士施道格(Rev. K. S. Stokke)牧師夫婦到汝南宣教。庚子之亂後,他們在汝南設立了教堂和學校。彭福的表姐夫郭之簡系秀才出身,被聘爲該教會學校的老師,於是他就把自己的三個兒子和彭福等親戚的孩子送到該校讀書。讀書期間,雖然他們常常被其他孩子嘲笑爲“二毛子”,但二年後,他們的知識和信仰都大有長進。1903年復活節,彭福從施道格牧師接受了洗禮,成爲汝南地區最早期的基督徒之一。
1907年彭福從汝南教會學校畢業後,得施牧師之助,得以進入漢口博習書院(Griffith John College)深造。該書院爲倫敦宣道會所辦,規模宏大,師資力量雄厚。但不久,因思鄉心切,年輕氣盛的彭福,不服施牧師對他的勸誡,竟負氣離校出走。寬厚仁愛的施牧師將其尋回,複送他到湖北老河口聖經學校就讀。二年後(1909年)從該校順利畢業。之後,他回到家鄉汝南教會擔任傳道,與施道格牧師一起工作。除了牧養和培訓等事工外,他還經常到四周鄉村去開荒佈道,建立教會。此外,他還與施牧師一道,創辦了汝南第一所西醫院,醫病救人,深受百姓歡迎。繁忙的工作使他在各方面日趨成熟,經驗也更爲豐富。他在汝南教會事奉達四年之久(1909-1913)。
1913年,由挪威信義會(Norwegian Missionary Society)、芬蘭信義會(Finish Missionary Society)、豫鄂信義會(Lutheran United Mission)和信義會(Lutheran Augustana Mission)四個差會聯合創建的灄口信義宗神學院在漢口正式開學。在施道格牧師的支援下,彭福得以成爲該神學院的第一屆學生。三年深造,使他在神學知識上更爲精進。1916年他從灄口神學院畢業後,仍回到汝南教會工作。他常常和外國傳教士一起到四圍鄉邑去傳福音,亦時常受到暴民的襲擊與逼迫。但每次他都默然忍受,爲仇敵禱告。他的敬虔、忠心、以及吃苦耐勞之精神,使他深受信徒愛戴,多次被推舉做牧師,但都爲他謙卑婉拒。因他心願有一天能夠成爲一個自立教會的牧師。他曾如此表白說:“我喜歡做個本色牧師——信仰要本色,態度要本色,工作要本色,經濟要本色——就是真正自立自養的牧師。由本地教會選擇、聘請,所有一切責任,統由本地教會負責,包括奉獻供給牧師的需用。牧師與教友這樣才能夠達到合而爲一。”
1928年4月,彭福服務了16年之久的汝南教會終於實現了獨立自主。他被聘請爲牧師,胡立美(Rev. G. Holm)和蘭大德(Rev. C. W. Landahl)兩位牧師爲他主持了受職按立典禮。從此,彭福正式成爲中華信義會、豫鄂總會、汝南公會與新察區會的牧師。同年秋天,在豫鄂總會的總會議上,他被推選爲副監督;1930年出任監督。兩屆任滿後,他更於1937年被選舉爲中華信義會的總監督。屆時,中華信義會包括信義宗所有十六個差會,分佈在全國十一個省份。
1939年,彭福應邀赴美國訪問,向美國信義宗教會介紹中華信義會的發展情形。因其貢獻,美國聖奧納大學頒贈其榮譽神學博士學位。
因受抗戰影響,灄口神學院於1945年被迫關閉,不久在重慶複校,彭福出任院長。1946年10月,他再度當選爲中華信義會的總監督。在他多年領導下,此時中華信義會在全國範圍內已擁有十萬會衆。
1947年6月,彭福代表中華信義會前往瑞典出席世界信義宗大會。1948年回國後,帶領信義宗教會應付國內動蕩之局勢,直到1949年因政局發生變化而轉往香港。此後二十餘年,他領導、服務于香港信義宗教會,直到1975年逝世爲止。
彭福亦有若干著作流于後世,計有:《美國遊蹤》、《歐美見聞》、《教牧良助》、和《經筵三百講》等。
資料來源
- 查時傑,《中國基督教人物小傳》,中華福音神學院岀版社,1983年。
- 白潔士著,鄧肇明譯,《汝南人彭福》,香港:道聲出版社,1963年。
- Andrew Burgss, Peng Fu From Junan.
- 彭福本人著作:《美國遊蹤》、《歐美見聞》、《彭福牧師訪美日記》
關於作者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