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永恩(Frank A. Brown),1876年生於美國弗吉尼亞州諾福克市。美國漢普登悉尼大學畢業後,曾在弗吉尼亞聯邦神學院學習兩年。1910年,作為美國諾福克長老會宣教士被派往中國傳教,在江蘇省泰州短暫停留後即被派往徐州。自1911年始直到1949年,他在徐州教會侍奉長達38年,主要工作為鄉村布道及成立鄉村教堂,足跡遍及徐州周圍鄉村。抗戰期間,彭永恩積極投入到對徐州民眾的人道主義救援工作中,並不遺余力地在西方媒體上公開譴責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呼籲美國中止與日本的戰備貿易。因此,他被徐州人民譽為“徐州的拉貝”。
福音初臨徐州地區是在1890年,當時在山東宣教的英國浸信會牧師仲鈞安 (Alfred G. Jones),曾數度造訪徐州並為五位信徒施洗。仲鈞安因路遠不便,不能經常來徐州,就央請在淮陰傳教的美國南長老會傳教士賽兆祥(Absalm Sydenstricker)前往徐州地區傳教。賽兆祥和另一位傳教士葛馬可(Mark Grier)於1895年到達徐州。後因賽兆祥健康欠佳,就把在徐州的教會工作交給了葛馬可夫婦和白秀生(Hugh White)夫婦。1896年12月3日,他們在徐州西關購置了四棟老房子作為傳教之地及住所。白秀生夫婦於1896年12月從宿遷搬到徐州。葛馬可夫婦則於1897年4月遷到徐州。1904年,他們在徐州西關建成徐州第一所磚結構西式教堂。1908年白秀生夫婦調離徐州,安士東(Oscar Vance Armstrong)夫婦前來接替,任西關教堂牧師。由於教會發展迅速,為了容納迅速增加的信徒,教會於1911年購置地皮籌建新教堂,1914年建成。在建造教堂的同時,他們還先後建成了幾所教會醫院,1897年建成“福音診所”;1900年建成“博濟醫院”;後易名“基督醫院”(今徐醫附院);1914年,建成“坤維醫院”。
1911年,彭永恩正式開始了他在徐州的侍奉工作,並且在那裏得遇其人生的伴侶,就是先期來徐的傳教士夏洛特•湯姆森(Charlotte Thompson)女士。夏洛特•湯姆森與妹妹瑪麗•湯姆森(中文名陶美麗)於1910年創辦桃李女學堂,1913年更名為正心女校,後成為徐州五中的組成部分。兩姐妹一同組織“反纏足協會”,由夏洛特任副會長,一位中國女士任會長,鼓勵女校學生反對裹腳或將已裹的小腳放開。
1914年,彭永恩與夏洛特結婚後,在牌坊街(中樞街一帶)一個被他們稱為“屋頂長滿了草”的泥房子裏安了家。夏洛特隨丈夫中國姓氏,取中文名為彭夏麗。1922年,教會買下雲龍山下“王嬤嬤墓地”(即王陵母墓)旁的土地,他們與兩位美南長老會傳教士海姆登(Hamilton)、藍士登(Lancaster)一同建造了三座小洋樓,均為二層磚木混合結構,作為住所。彭永恩夫婦就搬到這裏居住,即現今王陵路57號。
1921年山東饑荒,徐州教會接到美國紅十字會救災委員會的求助。彭永恩等傳教士會同醫療人員,及一群大學生前往山東泰州地區幫助分發救災物品。
1927年,國民革命軍北伐,徐州地處津浦、隴海鐵路交點,成為激戰之地。雙方大批傷兵均在徐州教會醫院就醫。由於戰亂,外籍傳教士被本國領事告知離境,以策安全。他們有些人北上青島、天津,有些人前往他處。教會財產被占用、劫掠數月之久。外籍傳教士離開期間,在彭永恩的事先安排下,中國籍教牧人員以王恒心為首,成立了十九人委員會,井然有序地處理各項事宜。王恒心,江蘇銅山人,1920年金陵神學院畢業後,回到徐州教會侍奉,是徐州教會第一個中國籍牧師。戰亂後,王恒心等中國籍教牧人員的工作贏得返回之外籍傳教士的贊許,因而自此成立聯合委員會,由外籍及中國籍傳教士各五名組成,共同管理教會醫院、學校及傳教工作,此舉在蘇北地區開創了先例。在此之前,1924年王恒心牧師在《中國基督教會年鑒》第七期上的一篇題為《徐州基督教長老會概略》的文章中,希望中國人能在教會事務中發揮更大作用,主張中國人自己管理自己的教會。彭永恩對此也十分認同,他也主張教會應該由中國人自己管理。正是他們的共同努力,才促成該聯合委員會的成立。
1928年,彭永恩的妻子彭夏麗創立婦女學道院,分春秋兩季各上課兩個月,據1934年統計,有從37個村子裏來的117位婦女來上學。她們畢業後,有些在教會中幫助聖經教學,有些繼續升學,也有些返回本鄉。
1936年,黃河泛濫成災,沖毀了無數道路和村莊,許多災民流離失所。彭永恩被任命主持徐州地區國際救災總署,他發動災民修理徐州地區道路以獲得糧食。據《徐州交通史》記載:彭永恩受華洋義賑會委托,主持徐州地區救濟修路工作,他征募災民2500余人修築鐵路、公路,工錢由救災糧墊付。這些公路包括海鄭路、徐豐路、銅沛路、銅睢路、銅宿路、銅蕭路、銅邳路等共計113公里,新修環城路5公里。
1937年“七七事變”,日本悍然發動侵華戰爭,抗日戰爭爆發。美國國務院發布警告,要求所有在華美國人離開中國。徐州作為鐵路樞紐城市,必將是日軍進攻的主要目標。彭永恩經過深思熟慮後毅然選擇留下,並向領事闡述了理由:傳教士的存在會遏制日本的殘忍進攻,傳教士們會將他們看到的任何兇殘的行為寫信報告給國內,日本不會對國際輿論無動於衷的。除了彭永恩外,當時留在徐州的美國傳教士還有彭永恩的妻子、葛璧璽醫生和麥克菲迪恩醫生。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軍在相繼占領南京、濟南後,為了迅速實現滅亡中國的侵略計劃,連貫南北戰場,決定以南京、濟南為基地,從南北兩端沿津浦鐵路夾擊徐州。大批在臺兒莊會戰中受傷的軍人均在徐州教會醫院中就醫。由於醫院藥物短缺,有些傷兵因為缺乏抗破傷風藥物正面臨死亡,彭永恩獲悉後十分擔心,得知漢口有藥,他不顧時局混亂親赴漢口向當地負責醫療的官員說明情況,為徐州爭取到了很多藥品援助。
1938年,彭永恩夫婦在王恒心牧師的大力協助下,將位於王陵路的傳教士住所、婦女學道院、教會醫院、西關基督教堂等處設立為難民保護區。由於中國籍守門人員均將被日軍射殺,葛璧璽醫生和彭夏麗親守保護區大門,日軍雖然將刺刀伸進鐵門卻未能獲準進入。這些傳教士殞身不恤、全力以赴保護徐州平民。在徐州淪陷時期,他們救助了3000余名婦女兒童,最高峰時達到4300人。彭永恩是生活在徐州最長,留下東西最多的傳教士之一。他在危難時期,主動留下保護徐州人民,並在日記裏記下日軍的暴行,他的日記文章被當時許多國外媒體報道。因為他的所為與約翰•拉貝在日本侵略軍占領南京期間救助中國百姓的事跡有相似之處,故此徐州人稱其為“徐州的拉貝”。
1939年5月7日午夜,徐州日軍軍警詭稱基督教會內部設有“抗日救國會”,將王恒心牧師等17人逮捕,並進行嚴刑拷打。彭永恩、海姆登等美國傳教士與日軍反復交涉,並對徐州、南京、上海的日軍指揮部提起訴訟,但一無所獲。後來彭永恩夫婦利用休假期間,乘船經過神戶,從神戶急速趕到東京,直接與日本負責國外事務的高級官員進行嚴正交涉,要求立刻釋放王恒心等人。由於其身份特殊,彭永恩的抗議,受到了日軍軍方的重視。7月30日,被逮捕的17人終於全部獲釋,所有的罪名也都不了了之。
彭永恩回到美國之後,並沒有在遠離戰場的數千里之外度過自己的悠閑假期,而是利用所有機會公開譴責日本侵略的戰爭暴行,反對美國賣給日本廢鐵、飛機燃油和其他戰略物資,要求美國中止與日本的戰備貿易。
1941年夏天,彭永恩夫婦休假後再次返回徐州。看到戰亂中的中國一片荒涼,民不聊生,他們就開始做分發糧食等救助工作。12月8日,日本偷襲珍珠港,隨後美國對日本宣戰。次年6月12日,包括彭永恩在內的美國傳教士被迫乘車前往上海,隨後不久回到美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時刻關注著徐州時局的彭永恩夫婦,於年底再次來到徐州。此後四年,彭永恩一直致力於幫助徐州重建,救助貧苦百姓的工作。1949年1月淮海戰役勝利,彭永恩晚於妻子三個月離開徐州,1949年4月回到美國。1967年2月1日病逝,享年90歲。
由於彭永恩在中國的生活經歷,他的後代對中國有著深厚的感情,大多從事與中國文化交流的工作。他的孫子喬治•布朗為美國“國際友誼之力”總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開展中美民間的友好交流,每年均組織多批團組訪問中國,同時接待中國的民間友好使者在美國的交流活動。比爾•布朗曾在美國商務部工作,負責中韓貿易事務。孫女瑪麗•布朗•布洛克為美國中華醫學基金會董事會主席。
資料來源
- 徐州基督教兩會檔案資料。
- 喬治•湯姆森•布朗:《遺產——傳教士弗蘭克•奧古斯塔斯•布朗在中國》。
- 李建華:《基督教在徐州的傳教歷史》。
關於作者
神學院畢業,現在安徽宿州從事教會及神學培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