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0年3月9日,史犖伯出生在愛爾蘭都柏林一個極有名望的家族,其祖父是赫赫有名的威靈頓公爵(Duke of Wellington)。史犖伯曾就讀于英格蘭馬爾伯勒學院(Marlborough College)和都柏林三一大學(Dublin Trinity College),畢業後,前往倫敦攻讀法律。1875年,他成為英國聖公會差會成員(Church Missionary Society,又名英國海外傳道會、安立甘會),接受一年的訓練之後,於1876年在英國聖公會倫敦教區的主教座堂聖保羅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被按立為牧師,同時被按牧的還有同去中國宣教的羅為霖(Rev. Llewellyn Lloyd)。
1876年9月,26歲的史犖伯受英國聖公會差會派遣,攜新婚妻子路易莎(Louisa Kathleen Stewart)和羅為霖牧師一道前往中國宣教,11月14日到達福州。
不久,史犖伯開始購地建校,招生授課,培訓當地小學老師,並自編基督教教義要理問答。當地人很難理解洋人跨越千山萬水來華宣教的目的,甚至有位中國人很不屑地對史犖伯說:“我知道你為什麼到中國來,不過是為了混口飯吃。”[1] 這個人邊說邊做出扒飯入口的動作,顯出奚落嘲諷的態度。如果這人見識過史家坐落在愛爾蘭的豪華宅地,得知他本可擁有的錦繡前程,就會為自己粗鄙的論斷而感到慚愧。史犖伯對這種嘲諷和羞辱並不在意,只是淡淡地表示:“他對我的瞭解太少了!”[2]
史犖伯的妻子路易莎,不僅在艱苦的環境下生養兒女,而且負責培訓將來可以教導聖經的女信徒(Bible women)。她極具語言天賦,很快就能說一口流利的福州話,聽起來簡直與本地人無異。她曾說:“直到每個村子裡,至少都有一名能教導聖經的婦女,我們的工作才算成功。”[3]
1891年,史犖伯因感染嚴重的痢疾,被迫回到英國休假治療。痊癒後,被英國聖公會派遣,陪同尤金·斯托克頓(Eugene Stockton)前往澳大利亞,在各地舉行巡迴聚會。史犖伯的講道十分感人,引起熱烈的回應,招募到有奉獻精神的青年宣教士前往中國宣教。
在澳大利亞巡迴佈道之後,他造訪了印度和加拿大;於1893年秋天,再次來到中國。史犖伯夫婦遂被調往古田縣,負責照顧當地英國聖公會差會的12位單身女宣教士(在福建共有26名)。
華山距離古田縣城約20公里,氣候涼爽,盛夏之際,常有宣教士來此退修。1895年8月1日,本是史犖伯的兒子六歲生日,屋裡屋外,歡聲笑語。忽然之間,數百名面帶殺氣,手持兇器的齋會匪徒闖入,他們慘無人道,見人就砍,共殺死11人,傷5人,焚房2幢。殉道者之中,除史犖伯外,都是婦女和兒童,連13個月大的嬰兒也不放過。獻身中國近二十年的史犖伯夫婦就這樣死於亂刀之下,兒子的六歲生日竟然成為忌日。這就是史上聞名的“古田教案”。在這起慘案中,僅有5 人倖存,其中有二個是史犖伯的孩子:一個摔斷了一邊膝蓋,另一個被戳瞎了一隻眼睛。史犖伯及其遇難家人的遺體被葬于福州倉山的洋墓亭。
“古田教案”發生時,史犖伯另有三個較大的男孩正在英國求學。噩耗傳到英國,史犖伯的兒子們悲痛萬分。然而,他們不是要為父復仇,而是立定心志,繼承父母的心願,要用基督的大愛拯救中國人的靈魂。後來,長子史超域(Arthur Stewart)來到香港,擔任聖保羅書院的院長,退休後,由曾在古田教案中受傷的弟弟Evan繼任。兄弟二人前後共計掌教五十餘年。三子史文軒(James Stewart)于1907年來華,在四川成都主持“輔仁學會”,服事青年學生。史家胸懷基督之愛,以德報怨,感動了一個寄宿於此的中國青年,就是後來以推動“平民教育”而舉世聞名的晏陽初。
為紀念史氏殉道,古田的聖公會學校以他命名,1920年代發展為史犖伯初級中學(即今日的古田第二中學),栽培古田的子弟。《古田文獻》記載其校歌中寫到:“美哉有我史公校立其巔,真光無遠弗屆,有若明星高懸。”悠悠百年,“他雖然死了,卻因這信仍舊說話。”(希伯來書11:4)
腳注
- 魏外揚, 《中國教會的使徒行傳: 來華宣教士列傳》 (臺北市: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出版, 2006),431。
- Ibid.431.
- Ibid.431.
資料來源
- 魏外揚, 《中國教會的使徒行傳: 來華宣教士列傳》。臺北市: 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出版,2006年。
-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obert_Stewart_(priest)
- https://zh.wikipedia.org/wiki/...
關於作者
作者系美國加州基督工人神學院道學碩士班學生,在李亞丁博士指導下撰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