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tw)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主頁 主頁
Sung John

1901 — 1944

宋尚節

二十世紀中國教會著名奮興佈道家。

  美以美會

  中國

宋尚節於1901年9月27日出生於福建興化府莆田縣鳳迹村的一個牧師之家。由於基督教於十九世紀中葉即傳入莆田,宋尚節之父宋學連成爲最早接受基督信仰的信徒,並于16歲時得入福州神道學校接受神學教育,畢業後回家鄉傳道,此後擔任美以美會的牧師達44年之久。宋學連25歲時娶親,新娘爲其父輩指腹爲婚所定,原來自於一個篤信佛教的家庭,婚後在宋學連的引導下接受福音,受洗歸入基督的名下。夫婦二人共養育孩子十一人,七男四女,但其中一兄一妹早年夭折。宋尚節排行第六,乳名主恩。宋學連是位信仰虔誠,爲人正直的牧師,雖作爲一個傳道人,收入菲薄,但與妻子省吃儉用,除日常生活所需外,結餘下來的錢都用來買書,久而久之,家中藏書頗豐,故宋尚節自幼即隨父讀書成習。

在信仰方面,宋尚節也受父親影響極大。憶及此,宋尚節曾說:“感謝主賜給我這位愛我教我喂我靈糧的父親,不然怎有今日之我?……我雖是黑暗,卻有光明的父親照耀在我足前。”

宋尚節六歲時,全家由鳳迹村遷往興化居住,父親宋老牧師出任興化福音書院的副院長。每逢主日,小尚節都參加教會的主日學,信仰的種子由此播撒在他的心田。1909年,興化教會舉辦大型奮興佈道會,盛況空前,給宋尚節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其日後佈道生涯中,他常常提起那次佈道大會,並以之爲自己的動力和楷模。這次大會給宋學連牧師主持的美以美會興化教堂帶來了大復興,歷數年而不衰。會衆由數百人一下子猛增到二、三千人,以致教堂容納不下而不得不每主日分三次進行崇拜。宋尚節年少時就已充任臨時執事的角色,爲父親分擔些教會事務。1913年,宋尚節進入美以美會所辦中學讀書,在學期間,他也經常跟隨父親到鄉村去佈道或售賣聖書和福音單張。有時父親因生病或外出時,他還要代父親主領聚會或講道,頗受信徒歡迎,因此博得“小牧師”和“小聖”之稱。

由於父親收入有限,子女多,故生活拮据,以致宋尚節讀中學時,仍身著短衫,赤足上學。但他聰穎勤奮,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四年後,他以第一名的成績高中畢業。爲能夠體面地上臺領取文憑和獎品,他父母才節衣縮食,爲他做了件長衫,這也是他生平第一次穿上長衫。

高中畢業後,宋尚節原本希望升入在南京的教會大學——金陵大學就讀,但因政局動蕩,學潮不斷,難以潛心於學問,於是萌發去國外讀書的念頭。但卻因經濟上的緣故而遭到父親的反對。後經美籍傳教士鼎力相助,爲其申請到美國俄亥俄州衛斯理大學及其免學費的獎學金;又得父親朋友資助旅費,宋尚節終於如願以償,於1919年2月經上海啓航,赴美留學。

宋尚節在俄亥俄州衛斯理大學主修化學,一邊刻苦攻讀,一邊打工賺取學費,十分勤奮。1923年以優異成績取得學士學位。接著,他進入俄亥俄州立大學繼續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終於在1926年獲得博士學位。

宋尚節的學識與幹才受到其所在學校一位教授的賞識,有意推薦他赴德國繼續深造;同時中國國內的一所醫科大學亦欲聘請他爲教授。正當他爲前途面臨選擇之時,聖經中的一句話:“人若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又有什麽益處呢?”清楚地進入他的內心。次日,又有一位牧師來訪,見面後就對他說:“你並不像一個科學家,你倒像一個傳道人”,並勉勵他去讀神學。經過一番思想掙扎後,他打消了赴德國求學和回國任教的念頭,而決定去讀神學。在那位牧師的幫助下,宋尚節於1926年9月進入紐約協和神學院學習。

入學後不久,他即發現該神學院所傳授之神學課程與其信仰格格不入,這使他焦慮不安。1927年2月10日夜晚,宋尚節經歷了屬靈生命的更新,在其《我的見證》一書中,他稱“那晚上是我生命中最值得紀念的我的靈性的生日。” 自那日起,宋尚節的性情發生很大的變化,逢人就傳福音,見證神在他身上所行之奇事。他時而高歌,時而低吟,時而歡樂感恩,時而流淚感歎。這些行爲被人看爲怪異,學校當局以爲他患了精神病,遂強行將他送進瘋人院。他共計在瘋人院裏度過193天,這段日子對他的個性與脾氣確實是個極大的試煉。但也就在這段特殊的日子裏,他把聖經讀過四十遍,獲益良深。後經好友力保,以及中國領館人員的交涉,他才得釋放。獲釋後,他先在辛辛那提小住一個月,然後經西雅圖搭船回國。途中,他做出驚世駭俗之舉:將其所擁有的學位證書及榮譽獎章等,皆抛入海中,以示其決意效法使徒保羅,輕看世界名利地位,獻身傳道的決心。

1927年11月,宋尚節抵達上海,旋即返抵故鄉興化。初始時,他一面在教會學校教書,一面傳道。1928年,他辭去教學工作,開始全職傳道生涯。同年,他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與余錦華女士結婚。因其長年奔波于各地傳道,故婚後二人聚少離多。

在1928-30年間,宋尚節外出傳道的腳蹤由近及遠,先是在附近沿海一帶的城鎮鄉村,再擴展至廈門、漳州和泉州等地,足迹遍及閩南、閩北及近海島嶼,聲名遠播。

1930年冬,宋尚節被教會差往北方考察平民教育運動。他先赴湖州參加華東基督化家庭大會,期間,經廣學會西籍女傳教士梅立德夫人(Mrs. F. R. Milican)的發現與推薦,他受邀在大會上演講。此後一發不可收拾,湖州各教會、學校和醫院等紛至遝來,邀他前去佈道,由此打開了宋尚節遠赴各地巡迴佈道之門。湖州之後,宋尚節繼續北上,先後到杭州、上海、南京、北京、保定等地訪問,最後到達河北定縣,拜訪了著名平民教育運動領袖晏陽初。雖然他對晏陽初的工作十分敬佩,但他卻認爲此等運動並非鄉村教會之必需。歸途中經上海時,宋尚節又應邀到各教會講道,他還特意拜訪了石美玉和胡遵理所創立的伯特利教會。此時的宋尚節在講道內容上,已不再是風行一時的社會福音,而是緊緊扣住“十字架”、“重生”和“耶穌寶血”等基本要道。宋尚節的佈道恩賜與風格深得伯特利佈道團的讚賞,彼此甚爲相契相通,這些爲他們日後的同工合作奠定了基礎。

宋尚節回興化後不久,即應邀到江西南昌、九江等地主領奮興會。自那時起,他的講道鋒芒所向直斥人的痛處——罪。凡前來聽他佈道之人,無論教牧人員,還是普通會衆,無不爲其所感,認罪悔改者不計其數。宋尚節的聲名也隨之遠播。

1931年5月,宋尚節應邀參加伯特利佈道團。該團共由五人組成,其他四位是計志文、李道榮、林景康和聶子英,計志文任團長。他們巡遊全國各地,舉行奮興佈道會。時常在一天當中有三、四場佈道或查經聚會,他們按著各自的恩賜,分工合作,配搭事奉,通常由計志文和宋尚節擔任講員,主領聚會,其他三人帶領唱詩或充當翻譯。在差不多三年時間裏,他們的足迹遍及東北三省、西南各省、山東、河南、山西、內蒙古、上海、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河北、北京、天津等十三個省區,一百多個城鎮,行程約五萬多哩,帶領十萬人歸主。

1934年,宋尚節離開伯特利佈道團後,作爲一個獨立的自由佈道家,先後到江蘇、浙江、安徽、山東、河北、廣東和福建等地佈道,所到之處,點燃屬靈奮興之火,歸信基督者甚衆,其影響遠播海內外。

從1935-1940年期間,宋尚節馬不停蹄,海內海外四處奔波佈道。1935年,應南洋華僑教會之邀請,前往菲律賓、新加坡、馬六甲、檳榔嶼、和蘇門答臘等地主領奮興聚會。1936年,他應邀赴臺灣,在臺北、台中和台南等地佈道。在他人生最後幾年裏,他跑遍中國的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先後到廈門、汕頭、興化、南京、太原、溫州、西安、信陽和上海等地;他的足迹也踏遍東南亞,如緬甸、馬來半島、沙撈越、越南、泰國和印尼諸國,向各地華人華僑佈道,爲各地教會帶來極大的奮興,可謂果實累累,且效果長存,經久不衰。至今在老一輩中間,尚有多人聲稱他們是宋尚節當年所結的果子;甚至許多老牧師和教會領袖是因當年宋尚節的奮興激勵,奉獻自己的一生給基督。

宋尚節被人稱爲“一根蠟燭兩頭點”的人。他本來身體就不太好,工作、佈道起來又很拼命,從不顧惜自己,久而久之他的精神和體力嚴重透支。1940年,他終於舊病復發,臥床不起,終於1944年8月17日在北京德國醫院安息。王明道先生爲他主持了追思禮拜和葬禮,贊其爲“誠實正直,毫無虛僞”的一代屬靈偉人。逝世後,他被安葬在北京香山。

資料來源

  • 查時傑,《中國基督教人物小傳》,中華福音神學院岀版社,1983年。
  • 利未,《失而復得的日記》,宣道出版社,2006年。

關於作者

李亞丁

作為世華中國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李亞丁博士現擔任《華人基督教史人物辭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執行主任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