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載于1898年出生於福州南台島一個非基督教家庭裏,祖輩親族中沒有一個人是基督徒。王載從年幼到年少,在平凡而安定的環境中長大。1913年,當王載15歲時,得入上海新式學堂——南洋公學讀書。1915年畢業後,出於個人的興趣與志向,他進入煙臺海軍學校(Chefoo Naval College)學習,謀求以海軍爲其終身職業。從海軍學校畢業後,他先後到吳淞、南京等地軍艦上服役。1916年,他在福州與自己相戀有年的未婚妻潘少容成婚。二人婚後生活不僅十分美滿,也因此改變了王載的人生軌迹。
和王載一樣,潘少容原本出生於一個非基督教家庭,與王載訂婚時,也還不是一個基督徒。但當其在校求學期間,有機會參加基督教佈道會而聽信了福音。那次佈道會是由著名女佈道家安汝慈(Ruth Paxon)主領的,她大有能力的宣道深深打動了潘少容的心,遂決志接受了基督。信主後,她真誠希望自己的未婚夫也能夠接受福音,就寫信給在外服役的王載,向他傳福音的同時,也希望他能夠到附近的教堂做禮拜,卻受到王載的反感與嘲笑。當王載回福州準備與潘少容結婚時,潘堅持以基督教儀式舉行婚禮。王載當時覺得無所謂,只要成婚就好。於是二人在華南女校的禮拜堂以基督教婚禮儀式,正式結爲夫妻。婚禮後,王載領著新娘回到王家老宅,按當地規矩要到王家祠堂向祖先牌位敬拜。但身爲基督徒的新娘堅拒敬拜祖先牌位,此舉引起王氏親族的不解與不滿,也使得王載非常尷尬。
婚後第一個主日,潘少容要去教堂做禮拜,爲不使新婚妻子掃興,王載隨其前往。雖然他對牧師的講道無甚興趣,但讚美詩“願與我主相親”卻深深打動了他。此後他改變了對基督教的偏見,願意追求基督教信仰。在其妻的幫助下,他開始查考聖經。當讀完新約《馬太福音》時,他已完全爲耶穌的生平與教訓所折服,遂決定接受福音,並於1920年受浸成爲基督徒。
隨著在信仰上的追求不斷深入,王載奉獻自己做一個傳道人的心也愈加強烈,但若放棄自己所喜愛的,且前途似錦的海軍生涯,心中也不免覺得可惜。當時他已升爲大副,在江貞艦上服役。1921年,當他內心正在激烈掙扎,難做取捨之時,一日他在艦上閱讀舊約《以賽亞書》,當讀到:“離開吧 …… 要從其中出來,你們扛擡耶和華器皿的人,務要自潔”(以賽亞書52章11-12節)這節經文時,內心大受感動,並以此作爲神呼召他出來爲主宣道的憑據。於是,他不顧一切攔阻與艱難,毅然離開海軍,回到家鄉福州,成爲一個傳揚基督福音的使者,時年23歲。王載此舉非同小可,可謂獨闢蹊徑的創舉。因他從未接受過任何神學訓練,又無西方基督教差會的任何支援,他是完全憑著信心出去宣教的。因此,他被稱爲國內“自由傳道人”或“走方宣教者”第一人。
王載起初傳道時,採取最爲簡單可行的走街串巷,露天佈道方式。他身背一隻裝有聖經和福音單張的木箱,手拿一個鈴鐺,邊走邊搖鈴邊唱詩。遇有合適的場地,就放下木箱,藉歌聲聚攏路人,向他們分發福音單張。然後,他或讀一段聖經,或講一個福音故事,或作一個見證,就這樣在福州各處播撒福音的種子。
不久,王載得遇一批志同道合的年輕同工,他們多爲福州聖公會三一書院的學生,其中除王載的弟弟王峙外,還有倪柝聲、繆紹訓、陸忠信和魏光禧等人。他們不僅在校內傳福音,還常利用節假日,成群結隊上街張貼海報,手拿標語,身穿紅字白底的“福音背心”,敲鑼打鼓地進行福音佈道,在福州造成轟動性效應。
在現代中國教會有著重要歷史地位,後來遍及全國乃至世界的“基督徒聚會處”,就是從王載家裏開始的。初始時,他們只是一小群人聚會,不久,他們在福州倉前山的十二間排租了房子,有了固定的聚會地點後,“基督徒聚會處”正式成立。這是一個沒有任何差會背景,完全由中國基督徒自發的教會,不隸屬於任何宗派,因此他們可說是中國自治、自養、自傳教會的先驅和典範。此後,他們在一起同工五年之久,宣教工作大有成效,發展很快。除宣教外,他們亦十分注重個人屬靈的敬虔生活,“不讀聖經,不進早餐”之語,即是王載爲後世教會所留下來的一句名言。基督徒聚會處的興起,使福州成爲中國現代教會史上一次極有影響的福音運動的發源地。
1925年,可能因教會的發展方向問題,王載和倪柝聲發生了分歧,以致兩人分開,按各自的恩賜和領受繼續影響著中國乃至分散在世界各地的華人教會。此後不久,王載擴展了自己的佈道地域,不僅限於福州,也遠赴香港等地巡遊佈道。1928年,來自加拿大宣道會的傳教士翟輔民牧師(Rev. R. A. Jaffray)在香港與王載懇談,希望他能去南洋諸國佈道,因翟牧師內心一直對居住南洋的土著和華人懷有宣教的使命。在翟牧師的建議與懇請下,王載於1928年冬開始了他南洋宣教之旅,足迹遍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群島,以及東婆羅洲等地,最後經香港返國。王載此行堅定了他和翟輔民向南洋諸國宣教的信心,故於1929年,他們與黃原素、趙柳塘、吳濟華和劉福群(William C. Newbern)等人,共同發起組織了“南洋佈道團”,在行政與經濟上獨立,由王載擔任主席,並將該機構總部設立於廣西梧州,全力推展對南洋諸國的佈道工作。
1929年10月,王載先後到上海、杭州、青島、濟南和北京等地主領奮興佈道大會,向各地教會傳遞資訊,以喚起中國基督徒對南洋宣教的責任感,各地反應十分強烈,紛紛捐款支援。由此,南洋佈道團已成爲完全由中國基督徒支援的差傳機構,故此該團更名爲“中華國外佈道團”。這是第一個中國教會面向海外宣教的差會。
此後,王載完全投身于海外佈道團工作。在他的領導下,取得可觀的成就。到1955年時,中華國外佈道團已有三十多位同工,分佈于越南、印尼各地。從1945到1955十年中,共建立了九所新禮拜堂,信徒達五千餘衆。在四十多年裏,王載不辭辛苦,往來奔波于南洋諸國,港、台、美、澳等地,主領佈道會和奮興會無數,直到他人生的最後幾年,才定居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
王載是一位出色的佈道家,講道別具一格,每次講道時間不超過三十分鐘,但講道內容卻很有份量,也十分生動感人。
1975年12月13日,王載走完他一生的路程,安息於加州的一所醫院,享年77歲。在衆親友爲他舉行的追思禮拜上,其胞弟王峙在頌詞中所講的四句話:“主拯救他,主選召他,主使用他,主保守他”,可作爲王載事主一生的最好詮釋。
歸屬
This article is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Evangelical Dictionary of World Missions, copyright © 2000 by A. Scott Moreau, Baker Books, a division of Baker Book House Company, Grand Rapids, Michigan. All rights reserved.
資料來源
- 查時傑,《中國基督教人物小傳》,中華福音神學院岀版社,1983年。
- 王載,“僕僕風塵三十年”《燈塔》第九期,1957年3月。
- 王載,“未讀聖經,不進早餐”《福音報》,1967年9月17日。
- 王峙,“主仆王載”《福音報》,1976年6月27日。
- 王峙,“蒙召四十年”《福音報》,1964年10月18日。
- 郭懿純,“難兄難弟”《福音報》,1964年8月23日。
- 林證耶,《翟輔民傳》,香港:宣道書局,1962年12月。
- 《蓬島開荒記》,印尼:基督教銀號出版社,1954年5月。
- 王峙編,《王載見證錄》,臺北:中信印務部,1980年6月。
關於作者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