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tw)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主頁 主頁
Xu Baoqian

1892 — 1944

徐寶謙

民國時期著名基督教教授、作家與學者;農村社會工作者;平信徒領袖。

  燕京大學

  北京

徐寶謙,字六吉,於1892年(光緒十八年)3月12日生於浙江紹興地區上虞縣,成長於書香門第,自幼耳熏目染儒家與佛教禮儀,學習中國的古典詩文與哲學。年少時,進入紹興府中學堂就讀,至1910年畢業。

中學畢業後,他考入北京稅務學校。臨行前,伯父(父親已亡故)與其約法三章:一不可信“洋教”;二不可加入革命黨;三不許剪辮子。不想他此去竟事與願違,反其道而行之。

1913年,當他在稅務學校讀二年級時,有美國著名佈道家穆德(John R. Mott)和艾迪(Sherwood Eddy)兩位博士到北京來佈道,徐寶謙前往聆聽,大受感動。此後他參加了聖經研究社,開始查考聖經,並不時向查經班主領人步濟時(Stewart Burgees)請教。求學問道之心促使他前往米市胡同倫敦會禮拜堂參加聚會,或有不解之處就向該堂主任牧師誠靜怡博士求教。經過一年多的追求,他深覺基督教信仰與儒家教訓並無衝突,遂決志成爲基督徒。1914年,誠靜怡博士爲其施洗。

與同時代基督教學者相比,徐寶謙是一實幹家,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知行合一,介入大量的社會服務工作。早在1914年, 他就和步濟時一道發起“社會進步社”(Social Progress Club),有三百多名學生參加這個團體的各項服務, 如興辦平民夜校, 進行社會調查, 對大衆演講, 救濟災荒等。

1915年,徐寶謙從稅務學校畢業。面臨選擇,他毅然放棄優厚的海關職業,卻遵循耶穌基督“我來,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教訓,接受了收入菲薄的北京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學生幹事之職。當時他已與吳潔女士結婚成家,還要償還過去四年稅務學校全免之學費,經濟負擔可謂不輕。但夫妻倆志同道合,輕看錢財,頂住壓力,義無反顧地堅持自己的選擇。徐寶謙擔任北京基督教青年會學生幹事之職約六年之久(1915-1920),工作十分出色,使青年會成員數目大爲增加。1919年他又與胡學誠一起發起“基督教新文化運動”,創建“生命社”,創刊並主編《生命月刊》。

1920年,徐寶謙赴美國求學深造,進入紐約協和神學院(Union Theological Seminary)攻讀宗教與哲學課程;同時在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進修教育學。在此期間,形成其具有中國特色的唯愛主義思想。1924年學成回國,應聘于燕京大學宗教學院任教,主授宗教與哲學等課程。同時仍在基督教青年會工作,並兼任“唯愛社”總幹事職。1926年燕京大學自北京城內遷往郊外校園新址,他參與創建了“燕大基督徒團契”。1932年他出任燕大宗教學院代理院長,主編《真理與生命》刊物。徐寶謙在燕京大學執教十一年,這一階段可謂他人生的黃金時期,學術成果累累,且桃李滿天下。

1930年至1931年, 徐寶謙任世界基督教學生同盟特別幹事,曾去歐洲小住。1931年,他再度赴美,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攻讀,終於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其博士論文題目是《新儒家思想的倫理現實主義》(Ethical Realism in Neo-Confucian Thought),旨在探討基督教信仰與中國文化之溝通。

完成博士學位後,徐寶謙仍舊回到燕京大學任教,但此後他越加看到中國農村教會工作的重要性,以至於他視鄉村服務爲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他覺得要改變中國,首先要改變占中國人口百分之八十多的農民的生活狀況。所以他經常帶領學生下到農村,深入民間去瞭解農民,幫助農民,把耶穌基督的愛實踐出來。

1935年,江西黎川縣邀請徐寶謙出任該縣實驗區的總幹事。爲實踐自己多年來服務鄉村的意願,他毅然決然地放棄在燕大令人羡慕的教職、高薪和優裕的生活,將家眷安置到浙江上虞老家,自己前往黎川就任。他在黎川工作一年多,致力於建設一個基督化的農村社會。事後他寫岀《江西黎川實驗區工作報告》一書,留與後世。

1936年,徐寶謙重返學術圈,先後任教、服務于上海滬江大學和震旦大學。抗戰爆發後,他幾經輾轉去到四川成都,在華西大學神學院任教。當時,金陵神學院章文新(Francis P. Jones)教授正在華西壩推動和籌備一項文字事工,即計劃把基督教歷代名著翻譯成中文。文字工作歷來是徐寶謙所擅長和所鍾愛的工作。他過去除主編過《生命》和《真理與生命》等基督教刊物外,也曾翻譯過奧古斯丁的《上帝之成》和《懺悔錄》等名著。故此,當章文新於1942年招集人才,欲將譯書計劃付諸實施之時,徐寶謙衆望所歸地應邀出山,主持實際翻譯工作。他隨即成立了“載社”機構,主持商訂岀應譯書目,以及翻譯方法等細則,從而正式啓動了這一宏大的翻譯工程。

1944年,公理會在重慶召開傷兵救護隊研討大會,邀請徐寶謙做大會講員。他向來熱心於社會公益活動,故欣然應邀赴渝。那時,成都與重慶之間交通十分不便,他只能搭乘郵車前往。不幸的是,這趟郵車途中翻覆,徐寶謙被郵包所壓致傷,雖被送往醫院救治,但終因傷勢過重而逝,年僅53歲,時爲1944年1月2日。

歸屬

This article is reproduced, with permission, from A Dictionary of Asian Christianity, copyright © 2001 by Scott W. Sunquist, W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 Grand Rapids, Michigan. All rights reserved.

資料來源

  • 查時傑,《中國基督教人物小傳》,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1983年。
  • 謝扶雅“憶徐寶謙――紀念他殉公三十周年”《謝扶雅晚年文錄》,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7年。
  • 章文新《歲月如流――章文新自傳》,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1969年。
  • 沈宗瀚“憶徐寶謙博士”《傳記文學》第62卷第2期,1971年。

關於作者

李亞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