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  — 2005

許樂賓

福州基督教天安堂主任牧師。

許樂賓,又名許約瑟,祖籍興化,於1921年4月11日(農曆三月初四日)生於福州。其曾祖父許播美牧師是中華美以美會第一位華人牧師,同其曾叔祖父許承美,許揚美,以及林振珍、謝賜恩、李有美和葉英官共用中華美以美會“七金燈台”的美譽。許樂賓的祖父許則雅,從醫;父親許世馥,解放前被中國政府派駐南沙從事氣象觀測。許樂賓共有五個兄弟,他排行第二,自幼受其濃厚虔誠的基督教家庭氛圍影響,熟讀聖經、渴慕真道、品學兼優。

1942年許樂賓就讀于上海大同大學,元月30日晚于上海麥家圈天安堂尚未聽道之前,得到聖靈初次澆灌。他感到有一股巨大的力量把他抓住,內心覺得懸懸無定,好像一種極大的饑渴得不到飽足一樣,使他爲罪、爲義、爲審判,自己責備自己。隨後他極其渴求得到真理,尤其是有關上帝存在的問題困擾著他,於是他約見當時著名的滿有聖靈能力的趙世光牧師。3月6日下午在趙世光家裏(上海王家沙花園14號)經歷了決定他一生的蒙恩過程,聖靈大大充滿他,使他得到完全的重生,真正得著了耶穌基督,從前對神的許多疑惑蕩然無存。趙牧師送他希伯來書3章14節,他牢記一生。他認爲,得救固然是神的恩典,但罪人的主觀意願也相當重要。他得救之後有三個明顯的感覺:渴慕真道,對罪敏感,有愛心。還有,他得救之後,足有兩個月的時間裏,聖靈無間斷地在他心裏向他說話;以後還有幾次聖靈恩膏的澆灌,那種湧流幾乎叫他承受不了。

1944-1948年,他先後在蘇州永豐商行和上海救濟總會當職員。1950年秋在當時特殊困難的處境下,他決意做傳道人,入學福州倉山麥園路的福建協和神學院。1952年赴南京就讀金陵協和神學院。1954年畢業,回到福州,最早在南郊義序鄉村傳道,後到台江尚仁堂做傳道。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經歷了生與死的考驗,但他堅守正道,爲主作了美好見證。1968—1978年被迫在台江無線電八廠任電工,但他恪守職務,勤奮工作,受到工廠表彰和衆人稱讚。文化大革命後他重新走上教會工作崗位,1985年2月他被按立爲牧師,歷任福州市基督教協會副總幹事,福州市基督教天安堂牧師、主任。神給他禱告的能力和講道的恩賜,在福州教會中頗有影響。

許樂賓有禱告的見證,比如,他曾使一位弟兄的腫瘤消沒;在義序使一位垂危病人從瀕死的境地被救活。他也精於聖經研讀,善於發揚運用聖經真理,按著正意分解神的道。在五十年傳道生涯中,主使他所傳的道滿有能力,他講道通俗易懂,深入淺出,信徒特別喜歡聽,儘管年齡和文化程度差異,大家都能聽得明白紮心,促人心靈蘇醒,生命得到造就更新。他盡心盡職的宣講福音,使許多慕道友悔改歸主。

許樂賓爲人態度誠懇謙和,他的言語舉止給人溫暖可信賴的感覺,因而成了廣大信徒的知心朋友。不管在什麽處境下,他對信徒都熱心牧養,諄諄教導,特別是對青年人更是倍加關愛,精心呵護,常加班加點地在真理上栽培那些青年團契,對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信徒産生了深刻的影響,培養造就他們成爲主的門徒。

許樂賓被稱作“勞苦傳道教導人的”牧者 。他經常深入信徒家庭探訪、傳福音、慰問信徒。農村教會經常請他去講道,他不辭奔波勞苦。有一次他去閩侯南通講道,路上翻車摔傷了腰,他仍然堅持到教會把道講完。在義序傳道時,他從福州城區步行前往鄉下,他樂此不疲,跋涉往返于田野與百姓之家的阡陌之中。他的生活非常節儉,由於他是獨身,經常是白開水配乾糧,或者囫圇飯菜一鍋煮,焦味夾生湊著吃。他輕看財利的享受,淡泊各種名譽地位,一心撲在傳福音的事工上。他廉潔奉公,嚴於律己,經常提醒自己行爲當與蒙召的恩相稱,不失牧者風範。

許樂賓對同工熱情相待,真誠相助;對長輩尊敬有禮;對晚輩謙虛關懷。福州天安堂前主任牧師楊昌棟在世時,經常誇讚他的事奉,與他交爲知己,共做主工。對堂會年青的傳道同工,他熱心栽培,放手使用。晚年退休後,他積極啓用年青傳道挑大梁,出於公心熱情扶持,不隨便干預。

在21世紀頭3至4年的時間裏,許樂賓罹患老年癡呆症。自2003年起,因大腦萎縮逐漸喪失記憶和思維。2005年秋,他臥床一個多月後,於11月14日安息主懷。

資料來源

  • 林祥明,“許樂賓牧師生平介紹修改稿”,2006年3月16日。
  • 許樂賓,《蒙恩見證》,1982年1月25日,福州天安堂 。
  • 許樂賓填寫的“宗教界人士登記表”。

關於作者

黃時裕

福建神學院教師、傳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