顔永京,祖籍山東,據傳是孔門弟子顔淵的後代,後來遷往福建廈門。到了清朝末年,顔永京的父親爲了經商,又全家搬往上海。1838年,鴉片戰爭前夕,顔永京出生在上海。
鴉片戰爭以後,清廷戰敗,簽訂了《南京條約》,上海成爲五個通商口岸之一。英美法等國先後在上海設立租界,傳教士開始得享宣教的自由。
1844年,美國聖公會的文惠廉主教(Bishop William Boon)來到上海,除了建造教堂外,還在王家碼頭建立了一所教會學堂,歡迎中國學童免費接受西式教育。顔永京當時十歲,因爲家境不是很好,父親就把他從原來的私孰送入這所免費的洋學堂。顔永京雖然在班上年紀最小,但學習成績卻最好,深得老師的賞識。1854年,顔永京十六歲時,被美國老師帶回美國讀書。先是在一所中學讀了一年,隨後進入俄亥俄州的坎比爾建陽學院(Kenyon College, Cambier, Ohio)讀大學。1862年學成回國。
顔永京回國後,本來想從事宣道事工,但時值美國內戰,教會的經費斷絕。再加上太平軍戰事正緊,傳道工作無法正常開展。而且顔永京還要贍養父母,並償還留學美國時所欠下的債務。所以他成爲上海英國領事館的翻譯,同時還在同文書局兼職,後來又出任上海租界工部局的通事。由於顔永京是個基督徒,又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在任職的時候能恪盡職守,並常常爲中國人的利益而力爭,受到衆人的稱讚。職務之余,他熱心於教會工作,積極參與虹口救主堂的聖工,同時師從外藉主教研讀神學,爲未來的宣道事業作準備。
直到1870年,顔永京才得以擺脫俗務,專心于傳道。在武昌被按立爲牧師,並在武昌、漢口一帶牧養教會十多年。1887年,顔永京出任上海虹口聖公會救主堂牧師,此後十二年,他一直從事救主堂教會的牧養工作,直到去世。
除了牧養教會外,顔永京在社會教育和公益事業上也有傑出貢獻,極力推動禁煙運動和天足運動,特別在創立現代意義上中國高等院校方面成就尤爲卓越。在武昌,他參與籌建了文華書院,後擴充爲文華大學,最後又命名爲華中大學,使之成爲長江中上游的著名學府。
1878年,顔永京回到上海後,又協助施約瑟主教(Bishop Schereschewsky)興建學堂。在滬西梵王渡購置地皮,開辦了聖約翰書院;八年後擴建爲享譽海內外的聖約翰大學(現址爲華東政法大學)。從籌建到擴建,顔永京一直任學監,功不可沒。爲了紀念顔永京,1904年10月1日,思顔堂在聖約翰大學落成,這是在華教會大學中少數幾棟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建築。
顔永京對中國的戒毒事業也有巨大貢獻。1895年,他當選爲中國戒煙總會代表,到英美各地演說,力陳鴉片帶給中國人的毒害,譴責英國商人惟利是圖,將鴉片輸入中國的罪惡行徑,同時呼籲以基督愛人如己爲根本,停止鴉片對中國的輸入。終致簽訂協定,英國對鴉片的生産與輸入逐年減産減運。
顔永京還在中國第一個華人公園的建立上起了重要作用。他不滿外國人不許中國人進入外灘公園的規定,聯名寫信向工部局提出抗議,並在1886年7月的一天,和其他6位牧師,手捧《聖經》來到外灘公園,進行和平抗議。雖然英國官員允准6位牧師進入園內,但問題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爲此,顔永京等發起籌建了國人自己的第一個公園。
顔永京還翻譯了第一本中文西方心理學著作,並最早開始向國人介紹西方美學思想。由於多年勞頓,顏永京患上高血壓症和腎炎。1898年,顔永京在家中睡覺時長眠不醒,享年六十一歲。繼任他爲聖約翰大學校長的卜舫濟(F. L. H. Pott)讚揚他說:“他是一位不知有自己,但知有大衆,誠實、公正、勇敢,能犧牲小我的偉人。”
資料來源
- 查時傑:《中國基督教人物小傳》,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1983年。
- 謝洪賚:《名牧遺徵》,上海,青年會協會,1916年。
- 曹舒麗安:《我的外祖父顔永京》,《顔惠慶自傳》,臺北傳記文學社,1973年。
- F. L. H. Pott, "Biographical Sketch of the Rev. Y. K. Yen, M.A."; "The Rev. Y. K. Yen Memorial Number"; The church in China, Vol. V. No. 4, July-August, 1898, issued by the American Church Mission, Shanghai.
- 《聖約翰大學五十年史略》,臺灣聖約翰大學同學會重印本,19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