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  — 1932

俞國楨

Yu Kuo-chen

中國教會自立運動先驅。上海虹口長老會堂牧師;閘北自立長老會堂創始人;中國耶穌教自立會全國總會首任會長。

俞國楨,字宗周,浙江寧波人。1852年1月30日,俞國楨出生於浙江寧波府鄞縣姜山俞家埭。從13歲起,俞國禎先後就讀於寧波甬江北岸美北長老會學堂——崇信義塾、育英義塾(之江大學前身)、聖道書院(金陵神學院前身)。求學期間,他於1868年接受基督信仰並受洗。1877年畢業後,他先後在浙江杭州、德清;安徽徽州、屯溪等十幾個地方傳道,後被派往浙江湖州新市長老會堂擔任傳道工作。

1888年10月29日,經新市長老會堂批准,俞國楨被按立為牧師且任吳興新市(現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新市鎮)長老會牧師,在那裡盡心盡力牧養教會近八年之久。

1894年應美國長老會傳教士范約翰之邀到上海,任上海虹口長老會堂牧師,負責管理教堂一切事務,成為該堂的首任華人牧師。

1903年,俞國楨與範約翰發生經濟矛盾,由此宣佈該堂與差會斷絕經濟關係而倡導教會自立,創辦了“閘北自立長老會堂”。同年參加中國基督徒會,成為中國較早尋求教會本土自立的重要人士之一。之後他曾多次撰文呈報蘇、松、太兵備道,要求批准立案或給予保護,終獲上海道台的批准。自立會在上海取得合法地位後,隨之走出上海成為合法的全國性組織。

1906年1月25日,俞國楨約集黃治基等牧師,召開“中國耶穌教自立會”發起人會議,另行成立“中國耶穌教自立會”。該會的宗旨是“凡事不假外人之力,以期教案消弭,保全教會名譽,顧全國家體面為目的。凡各會華教友,無分彼此,不限區域,庶幾聯絡同志,合而為一”[1]。在自立會章程中提出要“愛國愛教”,要實行“自治、自養、自傳”。1907年創辦機關月刊《聖報》,發行量曾高達1.5萬冊,以後斷斷續續出至1951年5月停刊。

1910年12月,當立憲運動發起一次又一次國會請願高潮之時,俞國楨受各地信徒之托,代表全國26萬基督徒進京向皇室貢呈聖經,以接近朝廷,“借貢經請願”向滿清政府要求收回教權,[2] 支持中國的自立教會,直到辛亥革命發生時也未打破“華民設教傳徒”的禁令。

1911年3月,俞國楨和閘北紳商組建閘北商團。商團以商人為號召,以同盟會會員為主體。成立後,會長屢次更換,俞國楨始終是副會長。在實際運作中,俞國楨是核心人物。同年11月,俞國禎以牧師身份參與組織、領導了閘北光復,成為辛亥革命光復上海的重要參與者和見證人。商團的部分團員還承擔了孫中山先生就任大總統前後、在上海和南京的警衛工作;自立會不少重要成員也是辛亥革命的積極參與者,多人任職于滬軍都督府。在武昌起義爆發後,局勢還尚不明朗之際,俞國禎牧師就以自立會機關刊物《聖報》為陣地,聲援辛亥革命。1912年1月15日,在上海基督徒慶祝中華民國成立的集會上,俞國禎牧師發表了熱情洋溢的演講,極力擁護共和,稱頌孫中山說:“在世界史中,上帝差遣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是第一革命;基督降世,捨身十架,救贖萬民,為第二革命;孫大總統除專制而建共和,為第三革命”。[3] 俞國楨聯同上海基督教界 20 多位領袖組建“中國基督徒共和協贊會”,宗旨就是:提倡、扶掖共和,爭取民教平等,共享法權。

因目睹列強的侵略,俞國楨積極維護民族尊嚴,主張中國教會獨立自主,在上海閘北區海甯路自籌資金,購地建築教堂,於1904年落成使用。1914年,因信徒增多,他又在寶通路商務印書館附近換產購地,建造禮拜堂(即閘北堂今址)。1916年,新堂落成;取名為“閘北自立長老會堂”;1927年又改名為“中華基督教會閘北堂”,簡稱“閘北堂”。

1920年6月28日,在上海閘北自立長老堂召開自立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成立了自立會全國總會,俞國楨被推舉為自立會第一任會長(後被選為終身會長)。此時該會已遍及全國十六省,禮拜堂189所,會友達一萬多人。自立會發展頂峰時期,分佈在全國20多個省及新加坡、馬來西亞;全國有310多個教堂,其中自建150多個;領聖餐信徒2.2萬人,慕道友2800多人,傳道者420多人,學校80餘所,醫館、診所40所。

1924年,因閘北堂歸屬問題,俞國楨與長老會意見分歧。僵持近一年後,俞國楨辭職,離開了閘北堂。

1926年,自立會總會在上海江灣翔殷路購地4.2畝,並兩次派人前往東南亞國家華僑中募捐。1929年建成“永志堂”[4],意為“志在自立,永遠不變”。

俞國楨牧師是中國人為擺脫西方差會控制,實現自立本土化的先行者。1911年辛亥革命時期,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教會自立活動在中國形成影響比較大的三個區域、三種模式,其中有閩南自立會模式:“自立自養教會”,教會沒有脫離對外依賴的束縛,自治教會由數位長老、一位牧師或宣教士組成,宣教士與中國信徒擁有同等的發言權,不受外國差會總部的指揮,但在自立上沒有觀念性的突破。華北的中華基督教會模式:“中華基督教自立會”,教會由中國教牧人員和平信徒領袖組成,將不同宗派的基督徒聯合起來,完全獨立於宗派教會,也不屬任何的外國差會,力圖與其它宗派的教會維持友善關係。再一個就是華東自立會模式:“自立會”,其最大的特點是徹底脫離外國差會,完全的獨立自主,其倡導者俞國禎牧師被教會史家王治心譽為“在當時的自立運動中成就最大者”。他在自立運動中發展出的三個理念:“認同中國人的身份,中國信徒擔負起教會發展的責任”、“獨立自主”、“脫離差會的管轄”,成為了後繼中國本色教會運動的思想要素。[5]

俞國楨牧師的一生,經歷過朝代的更替,戰爭的洗禮,教會的亂象,卻始終保持著起初的愛心和熱心,盡心盡力的服事於中國基督教會,可稱是一位中國基督教界的愛國領袖人物,其開創的“中國耶穌教自立會”,奠定了中國對基督教文化接納、傳播與生長的理念,讓基督教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發揮出獨到的文化作用。在那段風雨飄搖的年代裡,盡其所能地護國愛教。俞國楨牧師也熱心公益事業,曾擔任教會內外多個慈善機構的董事,在世人面前做光做鹽,照神的心意成就神的旨意。

1932年,一二八戰火毀掉了俞公館和總會事務所,永志堂屋頂也被炮彈擊中而損毀,自立會運動深受挫折。同年11月16日,俞國楨牧師赴浙江溫州講道期間不幸染病,加之年老體衰,心力交瘁而逝世,終年80歲。

腳注

  1. 李金強,《聖道東來:近代中國基督教史之研究》,馬禮遜入華宣教200年,(臺北:宇宙光,2006),186頁。
  2. 張化,“辛亥革命中的牧師俞國楨”,《世紀》6(2011),19-21頁。
  3. 同上,21
  4. 參“中國耶穌教自立會下屬教堂(永志堂)”,《上海地方誌》。http://www.shtong.gov.cn/dfz_web/DFZ/Info?idnode=75317&tableName=userobject1a&id=92056
  5. 參考:趙天恩,《中國教會歷史論文集》,145-166


資料來源

關於作者

閻驪

作者系美國加州基督工人神學院碩士班學生,在李亞丁博士指導下撰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