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tw)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主頁 主頁
Zhang Boling

1876 — 1951

張伯苓

中國獨立教會領袖,南開大學創始人、校長。

  南開大學

  天津

張伯苓於1876年5月4日生於天津。一生深愛基督,深愛中國,深愛教育事業。1892年張伯苓考入北洋水師學堂,從軍報國。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北洋海軍為日本所擊敗。此後,原來主張軍事救國的張伯苓決心獻身於教育救國事業。1898年張伯苓結識了中國著名教育家嚴修,兩人自此結下終身的友情。六年後他們在天津成立了中國第一所現代私立學校。張伯苓在觀摩日本和美國學校制度後,成立了南開中學。這所學校根據美國的模式,注重基督信仰、科學和體育。

就在張伯苓結識嚴修那一年,中國的變法維新運動失敗。慈禧太后囚禁了光緒皇帝重新主政。她的讎外政策導致義和團興起,1900年有三萬多位中國基督徒遇害。接下來的20年間基督教在中國傳播迅速。張伯苓於1909年33歲時受洗成為基督徒,他把愛國的熱忱專注在教會上,於1911年參與建立了中國第一個不屬任何教派的獨立教會。他做過天津基督教青年會的董事,後來成為會長。他熱心推動青年會工作,打破了學者不涉足體育運動的舊傳統。

1919年,“五四運動”震撼整個中國。同年,張伯苓創建了南開大學。周恩來就是該校的一名學生,後來成為中國的總理。他一直十分敬重張伯苓。

1937年日本侵略中國,張伯苓的小兒子在執行對日空戰任務時殉職。由於張伯苓號召抗日救國,日本遂以南開大學為轟炸目標。在危急的情勢下,張伯苓把南開中學遷往四川;把南開大學遷至雲南,與其他大學合併為西南聯合大學。抗戰期間他大部份時間留在重慶,為政府工作。

張伯苓曾寫道,其一生事業主要得力於兩個因素:一個是他的夫人,另一個則是對耶穌的信仰。南開中學雖不是教會學校,但張伯苓卻在許多方面為他的信仰做見證,每個禮拜對學生的訓話就像講道或基督教道德教導一樣。他每日讀聖經一小時,並支持聖經翻譯和發行事工。他的一生就是一個有力的明證,證明福音並不是西方或東方的產物,愛國和愛基督並不是互相排斥的。他是一個在生活中實踐其信仰的人。

1950年9月張伯苓回到天津,1951年2月23日病逝,享年74歲,身後留下妻子、三個兒子和兒子的家人。

腳注

  1. 本文採自《莫忘中華》人物檔案,2005年。稍有改動。

資料來源

  • 孫彥民著,《張伯苓先生傳》。台灣中華書局,1971年。
  • 鄭致光主編,《张伯苓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年。
  • Lee, Chae-Jin, Zhou Enlai, The Early Year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關於作者

李亞丁

作為世華中國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李亞丁博士現擔任《華人基督教史人物辭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執行主任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