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蒙恩,山西絳縣澤掌鄉人。1936年畢業於華北神學院。1936-1938年在徐州市單集作傳道工作。1938-1940年在山西省長治縣任牧師,治理長治教會。1941-1943年任太原市基督教聖會所牧師,兼任北京香山查經處教員。1943-1944年赴西安市,被聘任為西安自立會牧師。
1944年,荒涼的西北重鎮蘭州傳來急需教牧的呼聲,張牧師經認真禱告之后,毅然放棄已建立了穩固基礎的西安教會,應召到蘭州山字石堂主持教會工作。此時妻子已患重病,并于1946年病故,留下四個女兒,最小的尚不足一歲。后經楊紹唐牧師介紹,他與華北神學院1944年畢業的張盼望相識,於1947年二人結為夫婦。張師娘全身心地擔起這個困難家庭責任,使張牧師得以安心治理好戰亂中的教會。他以事主愛人的滿腔熱忱,干脆利落的組織能力,系統豐富的宗教學識,身先他人的工作作風,為蘭州基督教會的建立與擴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他待人寬厚,虛懷若谷,深得信徒的喜愛與敬重。
1952年,“肅反”運動開始,5月份張蒙恩被打成“反革命分子”而被捕入獄,家被徹底抄查,直至1953年底獲釋。在獄中他仍堅持自己的信仰,并依靠神度過了種種難關。1953年出獄后,在教會內部仍受到嚴密監視,被剝奪了上臺講道和傳福音的權利,不讓他與信徒接觸,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摧殘。但張蒙恩夫婦每日帶領兒女們為教會禱告,堅定蒙召事主的信念,在逆境中操練自己的信心與忠心。當信徒主動來找時,他并不顧自己身處險境,依然傳揚主道,講解聖經。
1954-1958年間,張蒙恩因不能在教會中工作,全家生活陷入極端困難之中。他只得自擺修自行車攤子,以賺得微薄的收入維持全家12口人的生活。這期間,因受政治運動的影響,教會內部混亂不堪,個別“左派宗教領袖”竟然當眾焚燒聖經,宣布放棄信仰。但張蒙恩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雖然已被迫離開教會,自謀生活出路,并隨時受到監視,不準接觸信徒,但他對教會的憂慮仍緊壓心頭。
1958年,張蒙恩的修車鋪與區辦小廠合并為“螺帽社”,從此,他就一直當工人直至1969年。1963年夏,蘭州井兒街一位老弟兄病故,家人按照老弟兄遺愿特請張牧師按教會儀式舉行葬禮。此時張牧師處境雖然極其艱險,但他為了愛弟兄的緣故,還是冒險去主領了安葬禮拜。事后被人揭發,他又被戴上“現行反革命”的帽子,被定為“壞分子”強加管制。他被責令每周必須到街道辦事處匯報兩次,交待言行與思想問題。此外,他也隨時可能被傳喚去交待問題。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張蒙恩成了當然的專政對象,頭戴四頂政治帽子:“歷史反革命分子”、“現行反革命分子”、“管制分子”和“壞分子”,對他施行了極為嚴酷的長期管制。強制他必須臂戴白袖標,胸掛白布條,不論走到何處都不得取下,以此被作為他被限制人身自由、隨時接受侮辱與批鬥的標志。張蒙恩不僅在肉體上忍受非人的對待,而且在精神上也受到殘酷的折磨和打擊,度過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苦生涯。1967-1969年,“螺帽社”遷址至大沙坪,張蒙恩被嚴格限制行動自由,每天要隨呼隨到,身掛兩個沉重的大牌子——“歷史反革命分子”、“披著宗教外衣的特務”接受批鬥。有一次被鬥時,一個惡人竟殘忍地把開水澆在張牧師的頭上。對於這一切他都默默地忍受了,因為他深知主耶穌在十字架上斷氣以前,為十字架下那些逼迫他的人禱告,求天父赦免他們的無知。學生不能大於先生,這是歷代聖徒與殉道者所共同走過的道路。除了無休止的批鬥外,張蒙恩還要干廠里最累、最苦、最髒的活兒。他先后干過燒爐工、裝卸工、鑄工,每天一個人要干三個人的活兒,別人有休息的時間,而他卻沒有這個權利,干完這個隨時又被叫去干那個,終日不得休息。在這種非人的待遇下,張蒙恩仍堅心依靠主,主與他同在,讓他經歷日子如何,力量也必如何的應許。主賜他健康的身體,并親自安慰他的心靈,撫平他的創傷,醫治他的痛處。他與妻子一起每天晚上跪在主面前禱告,并不是為自己所受的苦難和憂慮,而是為教會的恢復、聖工的復興,并盼望早日能為主作工而守望祈禱。
1969-1981年,城關區“螺帽社”遷往西峰鎮,已屆老年的張蒙恩隨廠遷至慶陽,在“慶陽地區機電廠”當工人。在該廠又被定為重大歷史問題的嫌疑犯而長期管制。每月只發給他38元生活費,來支撐一家八口人的生活。他干的仍是廠里最苦、最累的髒活兒,沒有休息時間,而且隨時可被任何人支配使用。此時家中的四個孩子均被趕往農村插隊勞動,其中一個兒子還是殘疾,生活極其艱難。師母被迫到處給人家當小工,晚上糊火柴盒,日間抽空去田里挖些野菜,以填補饑餓之家的不足。兒女在升學、抽調、就業等問題上也一直受到很大的影響。在苦難的爐中,全家并未灰心喪志而放棄信仰,相反,經過試煉與考驗之后,信心更為堅固。
1976年,“文革”結束后,國家開始撥亂反正,各行各業百廢待興。1981年,宗教政策得以落實,教產歸還給教會,并開始召回教牧。張蒙恩因此得解放,應召返回蘭州教會。1981-1990年間,是張蒙恩牧師真正主持蘭州教會工作,奠定堅實基礎,開展教會全面事工的十年。期間他歷任三字石教堂主任牧師,甘肅省基督教協會會長,燕京神學院常務董事,全國基督教兩會常務委員,以及省政協委員等職。他協助政府落實有關宗教政策,糾正各級教會不正確的做法,走遍甘肅省偏遠山村教會堂點,建立各縣教會與聚會點,走到哪里,就牧養到哪里。他協調當地政府與教會的關系,維護教會的合法權益。他連續舉辦全省義工培訓班,親自編寫義工班教學大綱和培訓計劃,培養教牧人員。他辛勤耕耘十年,為蘭州教會與全省各地教會走上正軌打下良好的基礎。他還受全國兩會委派赴新疆、陜西、青海、寧夏等地主持大型聚會,按立牧師。1984年以后,經金陵協和神學院與燕京神學院培訓的神學畢業生陸續返回蘭州,張牧師滿腔熱忱地帶領年輕教牧人員跑遍各地,邊工作邊言傳身教地培養他們處理實際事務的能力。作為政協委員,他為落實蘭州教會的房產,以及宗教政策等方面的問題,寫出多項專題提案,促進政府妥善解決問題。
張蒙恩牧師的一生是盡心竭力全心事奉神的一生。他雖然歷經坎坷、磨難,飽受饑寒、羞辱,但他始終矢志不移,堅貞不屈。他胸懷坦蕩,不計個人恩怨,忍辱負重,卻能寬容待人,關心同工與信徒的方方面面。他有高深的神學知識和豐富的牧會經驗,平易近人,為人師表,具有團結同工同心治理教會的凝聚力,深得廣大信徒的敬重喜愛。
由於其人生最后十年超負荷、拼命地工作,使他時常不能按時就餐,經常是中午一個干餅或幾粒花生米,邊工作邊馬虎對付飲食,以致積勞成疾罹患胃癌。胃癌后期,他毅然停止了一切針藥,回到教會中。當眾弟兄姊妹再次擁到這位敬愛的老牧長床前、窗外、院中看望他時,他還借助孩子們攙扶勉力坐起來,雖已無力說話,但他那無聲的愛的交流使眾多肢體們終生難忘。
1990年7月11日凌晨,張蒙恩牧師歸回天家,得享安息,終年78歲。
資料來源
根據《忠僕》書中“張蒙恩牧師”一文編輯整理。
關於作者
作為世華中國研究中心的資深研究員,李亞丁博士現擔任《華人基督教史人物辭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執行主任和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