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tw)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主頁 主頁
Zhao junying

1906 — 1996

趙君影

​二十世紀華人教會名牧和教會領袖、神學教育家。曾先後擔任中華傳道會總幹事、中國基督徒大學生聯合會總幹事、基督教中華歸主協會創辦人,和中華歸主神學院院長。

  重慶

一、早年背景

趙君影於1906年出生在湖北省的漢川縣。父親在清朝是一位縣級官員,民國後失意成為一個吸毒者,無法自拔,使家庭陷於貧困。趙君影自小便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飽受貧窮與困苦。6歲時母親病死,臨終前要她做一個好人,他答應了母親的要求,也終身遵守不渝。母親去世後不久,父親將君影送入一所教會學校——江蘇鹽城的基督書院讀書。他雖出身貧寒,卻在課業上名列前茅。基督書院院長賈嘉美(James Graham III)和另一外國傳教士Bridgman Hugh White對他非常關心,在經濟上對他多有幫助。賈嘉美講一口純正的中國官話,也會說地方俗語。講課時完全不帶洋腔,有聲有色;講道時常令人哄堂大笑。他也非常喜愛體育運動,在校組織了美式足球隊,趙君影曾擔當四分衛(quarterback)。校長及其一家對趙君影的一生影響很大,特別在聖經基要真理,和基督徒在現實生活中的行事為人方面影響尤大。

二、信仰經歷

1922年,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高等學校中爆發了“非基督教運動”,掀起了反基督教風潮。1925年趙君影中學畢業那年,孫中山先生逝世;同年又爆發了“五卅慘案”,反帝愛國運動席卷全國。趙君影積極參加愛國活動,開會、貼標語、遊行、演戲、抵制英貨。在“非基運動”中,中國知識分子高舉科學與民主,攻擊基督教是帝國主義的先鋒。趙君影的宗教信仰受到了空前的挑戰。16歲的他掙扎於丟棄基督教信仰,從事愛國運動;還是退出愛國運動,專心追求基督教信仰。那時他雖然心裏很矛盾,但還是持守住了自己的信仰。但在現實中,雖然他很愛國,但因為他是個基督徒,而且在外國人興辦的教會學校裏讀書,與外國人為友,因此他總是感覺受到排斥。

趙君影年輕時熱愛運動,在杭州之江大學四年間,為大學籃球校隊隊員,曾任隊長。後轉到南京金陵大學,讀至四年級時,僅差三個月就大學畢業,卻肺病復發,被迫立時退學,到杭州松木廠一間教會辦的肺病療養院(Love and Mercy Hospital)養病。Dr. Nelson Bell 是他的主治醫生。不久,賈嘉美校長的母親Aunt Sophie Graham接他到她家,像母親一樣照顧他。由於當時肺結核幾乎無藥可救,趙君影面臨死亡,精神上倍受打擊,就好像晴天霹靂一樣。他以為只能再活兩年,有一晚竟拿起安眠藥,差點自殺。在這段時間裏,他閱讀了很多有關生死的書籍,在孔子的書中找不到生死的答案;在一位佛教法師的演講集中,也得不到安慰。剛好同房病人在看托爾斯泰的《懺悔錄》,他就借了來讀,因此就被托爾斯泰帶上了一條基督教解決生死問題的途徑。托爾斯泰功成名就之時,卻思考著走上自殺之路,這引起了趙君影的共鳴,托爾斯泰使他看到了基督教對生與死的答案。隨後他又閱讀了更多的托爾斯泰的作品和大量的中英文屬靈書籍。結果形成他日後大學生工作中幾篇重要的講章:“神觀——我為什麽相信有神”;“我的人生觀”;“我的宇宙觀”和“我的倫理觀”,這些信息帶領不少的青年學生信主。特別在江蘇江陰教會學校教英文時,他甚至帶領95%的學生信主。

在病痛與絕望中,趙君影學到了寶貴的信心功課,當他的肺病得到神奇妙的醫治,又經過了一段短時間的教學生涯之後,他決定一生走上全時間事奉的道路,要把自己所走過的路,以及內心對信仰掙扎的經驗,告訴在校的大學生,引導他們走上真理之路。

1931年初,趙君影參加了蘇北淮陰教會的佈道會,當時邀得著名佈道家計志文牧師及上海伯特利佈道團來主領聚會。計牧師傳福音,簡單而直接地引用聖經,並且穿插著一些動人的故事,使與會者非常受感動,結果有不少人走到臺前悔改信主。趙君影雖然心受感動,但不願當眾決志,頑梗不肯屈服。到了第七個夜晚,他最終被計牧師的話“人人都是罪人,即使受了大學教育,仍是罪人,應該悔改”所感動,覺得這話明明是指向他講的,於是他就一面禱告,一面哭泣著走到臺前徹底悔改認罪。六個月後,他又前往江西省九江縣廬山的牯嶺,參加王明道先生的佈道會,這是趙君影平生第一次聽王明道講道。日後,兩個人成為最要好的朋友。趙君影是由計志文帶領真正重生得救,而由王明道得著了救恩的確據,從而使趙君影走上一條信心之路,能夠終生依靠永不改變的基督度敬虔的信心生活。1933年,趙君影參加了一場七天的培靈會,會上由張性初女士傳講聖潔生活之道,勸勉聽眾要彼此認罪,互相代求,棄絕卑賤的事,就必做上帝貴重的器皿。聽過之後,趙君影大為感動,寫信給多人認罪。但有一件牽涉20元錢的事,讓他心裏一直過不去,以至於三次走到郵筒又走了回來,猶豫再三才最後將認罪的信投進去。後來趙君影在主日講道時提及這事,引起多人的共鳴,進而流淚悔改,這使他第一次看到自己被破碎過後發出的能力。次年,趙君影與張性初同心相愛,最後在神的帶領下走入婚姻的殿堂。此後,張性初在他事奉的道路上成為賢內助。

三、初期事奉

1935年,趙君影決定奉獻當全時間傳道人。雖然當時有十幾個地方在等著他,但他和妻子經過長久禱告,卻決定去揚州一間不能付給他們生活費的教會做傳道人。初到這間只有十幾位老太太和老先生的教會,他曾有兩個半月沒有收入。而這時他父親和妻子的父家還需要他們寄錢幫補。

有一次,趙君影父親對他大發脾氣,要與他斷絕父子的關系,並且拿刀要殺他,因為他視傳道人如同討飯的乞丐,他不想要這樣一個討飯的兒子。因此父親一面大叫“我今天非把你殺掉不可”,一邊舉起菜刀要砍他,虧得被別人架住。在那段日子裏,趙君影晚上不敢睡覺,用桌子抵住門,又往窗外垂了繩子,以便逃跑。但他沒並有迴避父親,搬到別人家裏去住,而是靠著禱告面對困難。他痛苦的在神面前禱告說:“我是一個討飯的傳道人,我枉費了人生,毫無志氣,連父親都養不活,難道我虛度人生了嗎?有什麽比遵行你的旨意更高貴、更美好呢?” 他就這樣仍然決心走傳道之路。為此,他父親耿耿於心,在十年期間,只看望過他三次。

有一次,江蘇海州的一個長老會教會請趙君影去主領聚會,但苦無旅費。他禁食禱告幾天後,心裏有感動,覺得上帝要他去當掉結婚戒指。當時趙師母在另一個房間禱告,也受了同樣的感動,於是她發出了這樣的禱告:“戒指雖是我們結婚紀念品,但我曾說過,我愛主勝過一切。故現在將戒指的所有權完全交托給你,戒指也不再在我心中占有任何地位,因為它已經屬於你了。”

既已決定,事不宜遲,趙君影馬上要去當鋪典當戒指。那時已經入夜,趙師母說:“男人去當戒指,成何體統?” 趙君影回答:“這麽晚了,怎能讓你一個女人出去?” 於是兩人決定一起去,走了一個半小時,沒有一家當鋪是開門的。趙君影打算要趙師母坐車回家,自己走回家。趙師母說:“這時候我怎能撇下你一個人坐車呢?” 最後倆人還是一起走回了家。到家後,他們只能餵小孩子一點糖水,因為沒有錢買奶粉。第二天一早,趙君影出去當了戒指,所得錢款一半留作家用,一半用作路費去江蘇領聚會。在火車上,上帝的愛澆灌下來,趙君影寫下了詩歌“主啊,我心愛你。” 這首詩歌後來經由蘇佐揚牧師譜曲,流行於中國各地教會。其中一段歌詞是:“我眼流淚,我心破碎,主啊,我深愛你!或遭敵對,或遭誤會,主啊,我深愛你!”

四、佈道十字軍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美國西雅圖的一些愛主的商人,參與發起Duncan McRoberts所倡導的“中國本土學生福音布道團”(Chinese Native Evangelical Crusade),趙君影將此直譯為“佈道十字軍”。他們在經濟上直接支持中國人自己做宣教的工作,這可以解決西方宣教士到中國宣教的很多困難,諸如語言上的障礙、生活上的適應,以及路費的支出等。當時許多西方差會的工作方式,大都由外國宣教士領導、帶領教會,甚少起用中國信徒成為教會的領袖,這大大不利於中國教會的自立,以及福音工作的擴展。1944年冬,趙君影與內地會的艾得理合作,在重慶各大學校園內開展福音的工作。趙君影擔任佈道十字軍的總幹事, 艾得理為副總幹事。在此期間,趙君影受到不少的攻擊與非議。一方面來自某些西方宣教士,他們不能接受華人自立、自養、自傳這一嶄新的異象;另一方面亦有多人懷疑中國人的行政及管錢的能力。但趙君影從小就養成了堅強的毅力與不屈不撓的精神,猶如在球場上的比賽,拼搏到底。加上他能言善辯,並具有美好的靈性,因此往往能夠力排眾議,為日後華人教會的自立與學生復興運動,開辟出一個新的天地。為了有效開展大學生校園工作,趙君影特別邀請了年青的于力工與他同工,培養他成為其重要助手,協助他大力推動大學生的福音與復興運動。甚至後來他們到了美國,仍一同致力於中國留學生的福音工作。1938年,趙君影向全湖南的縣長證道,使得湖南教育廳廳長歸主,這是當時的一件大事。

五、全國基督徒大學生聯合會

當時中國的大學生多集中於大後方的幾個城市,工作上比較容易開展。當時有內地會宣教士在不同的大學任教,建立校園團契。計志文牧師的巡迴佈道團,以及趙君影負責的“佈道十字軍”則致力於向學生傳福音。

1944年冬,趙君影在重慶沙坪壩,向中央大學和重慶大學的師生做了三天的佈道。他以“到底有沒有神?”作為第一天的佈道題目,將神學道理用當時大學生所熟悉的處境和言語加以講解,深入淺出,給青年學生們留下了深刻印象。第二天則講“基督徒的人生觀”,前來聽講的人坐滿了禮堂,連窗邊和門口都站滿了人。其它題目如“基督徒的宇宙觀”,以及“基督徒社會倫理觀”等,均引發知識分子的共鳴。詩班則在于力工的手風琴伴奏下,唱出中英文詩歌,配合著趙君影清楚有力的講道。最後呼召時,有不少人走到臺前決志信主。

1. 全國第一屆大學生夏令會

1945年7月,中國基督徒佈道十字軍改組為“中華傳道會”。趙君影主持召開了第一屆全國基督徒學生夏令會,地點在重慶南山的靈修學院。當時前來參加的有41所大學基督徒團契的153位代表。由於抗戰時期交通不便,由西北大學來的滕近輝在路上要花七天時間才到;由廣西來的學生更是步行了43天才最後到達。由此可以看出聖靈在作工,竟然感動那麽許多學生如此不辭勞苦地前來參加聚會。當時主要的信息由趙君影主講;賈玉銘牧師負責查經;何賡思負責專題。特約講員中有張治中、朱經農、張靜學、江守道,和尹任先夫婦等政經界名人。第一晚的開幕禮由趙君影主講,除證道外並闡明了大會的意義。當晚整個南山禮堂都坐滿了人,參加者約有600人之多。

據于力工牧師回憶:“大會中我也領禱告,那種如火如荼的同聲開口禱告,有如山東大復興時的宋尚節、計志文奮興會中的禱告,認罪流淚的禱告。” 滕近輝牧師也提到:“會上聖靈大大工作,我得到了復興,再一次將自己獻給主,一生事奉他。當時有十六位學生奉獻,其中有陳終道牧師。” 除滕近輝決志奉獻自己外,其他帶職奉獻的人也很多,將整個聚會帶入到屬靈的高峰。復興之火不斷地燃燒,全時間奉獻及蒙召的學生很多,為日後的中國教會帶來了新血與動力。在夏令會結束前的7月12日,成立了“全國基督徒大學生聯合會”(簡稱“學聯”)組織,趙君影被選為總幹事。

隨著抗戰的勝利,大學生的福音工作得著很大的發展。據估計到1951年為止,共有兩萬多學生因校園福音工作而信主。這段時期“學聯”的全職幹事一般都維持在30人以上,其中西洋人和中國人各半,而西洋人則以內地會的同工為主,包括孔保羅、賴恩融及任職副總幹事的艾得理。1946年1月,內地會將艾得理牧師借給“學聯”,他便由倫敦搭大型水上飛機飛來重慶,剛到重慶便參加了一個冬令會的禱告會。當時聚會人數極眾,會場充滿禱告、認罪和以神為樂的氣氛。學生們聚在一起,每個人自由開口,彼此代求。這個冬令會後使華西各大學的基督徒團契人數不斷增加。

2. 中國學生基督徒團契

1946年,趙君影在上海又成立了“中國學生基督徒團契”(China Inter Varsity Christian Fellowship),並於1947年正式加入在美國波士頓(Boston)剛剛成立的“國際學生基督徒團契”(International Fellowship of Evangelical Students)為會員。當時國際學生基督徒團契的主席就是著名的福音派教會領袖鐘馬田(Martyn Lloyd Jones)。

3. 第二屆全國基督徒大學生夏令會

1947年7月,“學聯會”舉辦了第二屆全國基督徒大學生夏令會,地點在南京中山陵附近的國軍烈士遺族學校,這是趙君影在中國帶領的最後一次全國性聚會。中國從沒有這麽多來自各地的基督徒學生在一起聚會,這是一個前所未有的聚會,好像是為將來火一般的試煉而準備的。大會主席由仍是學生的焦源濂擔任,林道亮主領早餐後的一小時查經。講員包括趙君影、賈玉銘和楊紹唐等人,會中更有蔣夫人宋美齡到訪鼓勵。精力十足的賈老牧師講道喜用大圖表,還常常即興唱起詩歌來,盡力將學生們帶入到靠基督得勝的生活中。趙君影所主講的羅馬書,對當時的學生有著特別的意義。因為當時的政治情勢,需要基督徒將自己的身體獻上當作活祭,甘願為主的名和榮耀受逼迫。賴恩融對這個夏令會有這樣的記述:“那真是一次令人難忘的聚會,上千位中國各地的學生蜂擁而至,有從海路來的,有搭飛機來的,也有坐火車的。……在那值得懷念的數天之中,有三百位青年男女不管前途如何,也不管將來有甚麽困難和危險,均熱切地表示願意奉獻他們的一生為主作活的見證。” 由於聚會實在非常的蒙恩,在最後一晚的聚會中,楊紹唐牧師主領的聖餐聚會作為高潮的結束,但學生們卻不願離開,爭著作見證,在短短的時間之內,竟有80人見證神對他們的愛,直至深夜聚會才結束。

六、趙君影的神學理念

要了解這次大學生復興運動背後的神學理念,可以從趙君影的成長過程去分析。趙君影曾說過:“我在當時所作的學生工作,在教義上是與賈玉銘一條路線;工作上是與王明道相呼應的;在奮興的事工上是宋尚節式的。現在回想起來,抗戰期間大學生的復興工作在基層上的教義都是基要派的,也就是賈玉銘所教授的。” 于力工牧師曾評論到趙君影所領導的大學生復興運動,是以“加爾文信仰為重,用的卻是衛斯理·約翰派的方法。……故要再重生再悔過,這也是說,人需要經過危機感的經驗(Crisis Experience)才能成聖,才能完全不犯罪,過得勝生活,不致再從罪中墮落。” 可見趙君影的神學觀念,是植根於加爾文主義,也注重約翰衛斯理的成聖理念,因此他在講道中經常要求會眾悔改認罪,追求成聖。

趙君影的思想和講道跟他的成長的背景有很大的關聯。他走過的路,是大部分窮人走過的路;他與其同時代人有著共同的生活經歷,所以他的信息頗能在大學生中引起共鳴,進而接受基督教信仰。趙君影曾經過非基督教的風潮,長時期被科學、理性、民族感情、不平等條約、社會的黑暗,甚至教會的黑暗等所折磨。他也是一個喜好閱讀,更是認真思考的文化人。他對信仰深入的研究,以及他對當代名人有關信仰言論的思考,都深深打入聽眾的腦海,很多大學生都認同他的看法,因為這些也是他們腦海裏的問題。例如他對陳獨秀、朱執信、胡適、梁啟超等人在五四時期對非基督教宣言所發出的言論,與其後來對托爾斯泰和叼雷博士等人思想的探索。這些不單只是他個人的問題,也是千千萬萬當代人,特別是知識份子的問題。他在摸索一條出路,很多人也在摸索一條出路。所以他向知識份子講解聖經與科學、聖經有無錯誤、基督教的人生觀、基督教的宇宙觀、我為什麽信神、什麽是神的旨意等專題。趙君影不逃避時代賦予他的責任,更不放棄被人視為畏途的宣教工場,那就是向知識份子傳福音。終至挑起基督徒大學生聯合會總幹事的重任,向全國的大學生宣教。

七、海外服事生涯

趙君影於1948年11月遷居海外,傳道於香港、新加坡和馬尼拉等地。他仍然致力於學生福音工作的同時,更培育出許多忠於聖經的教會領袖。他還開創出多項事工,其中包括創立國際學生團契、新加坡神學院和香港培靈學院等。1956年趙君影舉家移民美國,1959年創立了基督教中華歸主協會,在洛杉磯、柏克萊、聖荷西、海沃德、芝加哥和紐約等地均有其教會。他多次到臺灣舉辦“日月潭大專英語夏令營”,並以“知識的開端”為題,制作廣播節目六年。

趙君影在晚年,花了很大的功夫在寫作上。在其著作中用了很多篇幅來論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基督徒學生福音運動和共產黨學生革命運動,以及兩者之間的關系。這兩個運動幾乎同時在各大學校園中展開, 同時在爭取有追求和有熱心的青年,因此沖突是無法避免的。基督徒以搶救人類靈魂為事業,勸人信耶穌為救主、為神;而共產黨人不信神,幹的是革命事業,不惜以生命相搏來推翻政府。因趙君影是基督教學生福音工作的負責人,又與國際大學生基督徒團契有著緊密的聯系, 自然成為他們攻擊的對象。到1948年時,趙君影被冠為“帝國主義的同路人”,因此非離開中國不可,是年42歲。

趙君影一直對哲學很有興趣, 他一生大部分時間從事大學生的福音工作,習慣以理性的討論和文字工作來接觸知識分子,來傳福音。他自己就是看了托爾斯泰有關信仰的書籍,而解決了生死之難題,並且堅定不移地走上信仰之路的。趙君影還讀過許多哲學書籍,特別是具有基督教信仰的哲學家,如存在主義的祁克果、實用主義的詹姆士、有機體哲學的懷特海,以及唯心論的潘恩等人的著作。後來他寫了三本書來討論古往今來西洋哲學家對上帝的信仰。他也鼓勵基督徒要裝備好自己,走進高等知識分子的圈子去傳福音,不至於碰到理性的討論就一籌莫展。趙君影那個年代,中國人能上大學的不多,他的講道獨具特色,是一位善講哲學的福音派牧師。

1985年,趙君影在晚年創辦了“中華歸主神學院”於洛杉磯。王明道先生在1980年出獄後,中華歸主神學院欲向王明道頒發榮譽博士證書,但因王明道不肯接受而作罷。1996年,趙君影以90歲高齡謝世,逝世後神學院改名為“趙君影中華歸主神學院”。

資料來源

  • 趙君影著,《漫談五十年來中國的教會與政治》,中華歸主協會出版,1981年。
  • 趙君影著,《我的宗教經驗》,臺北巿中華歸主協會出版,1982年。
  • 趙君影著,《西洋古代哲學家的上帝信仰》,臺北巿中國主日學協會,1983年。
  • 趙君影著,《西洋近代哲學家的上帝信仰》,臺北巿中華歸主協會,1983年。
  • 趙君影著,《西洋現代哲學家的上帝信仰》,臺北巿中華歸主協會,1983年。
  • 陳福中編,《王明道小傳》第七章,基督徒出版社,2011年。
  • 安達姬著,黃從真譯,《艾得理傳》,校園出版社,1994年。
  • 于力工,“趙君影與抗戰期間的基督徒學生運動”,《傳》1996年,7/8月號。
  • 查大衛,“紀念我的恩人趙君影牧師”,《傳》,1996年,7/8月號。

關於作者

徐英朗

作者畢業於臺灣基督教中原理工學院電子系,現為美國加州基督工人神學院碩士研究生,在李亞丁教授指導下撰寫此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