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6  — 1959

麦克乐

Charles Harold McCloy

麦克乐,美国基督教青年会传教士,是中国近代引进美国新体育观念的重要人物。他在中国从事体育教育十三年,是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体育专业的第一任系主任;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奠基人。

早年生活

麦克乐(Charles Harold McCloy)于1886年3月30日,出生在美国俄亥俄州(Ohio)。其父早逝,身体瘦弱的麦克乐很早就开始干些零活儿替母亲分担生活的重担。12岁那年,他买了一本《运动指南》(The Athletes’Guide)的小册子,开始进行自我训练,从此迷上了体育。麦克乐的大学生涯是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玛丽埃塔学院(Marietta College)度过的。这是一所私立文理学院,很注重基础教育,第一学期还包括圣经科目。麦克乐对体育和语言尤感兴趣,期间他曾到哈佛大学听过一些著名体育教授的课,并曾接受过一个夏季体育教育训练。1907年,21岁的麦克乐获得体育教育专业硕士学位,同年与安娜·费雪小姐(Anna Florence Fisher)在玛丽埃塔学院结婚。1910年,他又在玛丽埃塔学院获得文学硕士后,再到美国著名的霍普金斯大学(John Hopkins)医学院学医两年。

在华体育教育生涯

1913年(民国二年)10月,27岁的麦克乐作为基督教青年会(YMCA)传教士奉派前往中国。他和妻子带着两个孩子搭船途经日本来华,由于麦克乐晕船,他们在日本稍事停留,在日本留下了旅途照片。1914年,麦克乐夫妇在中国生下了他们的第三个孩子Robert Mccloy。他们一生共生育了三个儿子和两个女儿。

麦克乐当时是应中国基督教青年会(The Chinese National Council of the YMCA)的召唤,放弃了在美国继续学医的机会,不远万里来到袁世凯当选民国首任大总统,政局动荡不安,贫穷落后的中国。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产生和发展被认为是与基督教青年会紧密相连的,中国的第一、二、三届全国运动会都是由基督教青年会举办,直到第四届才开始由政府资助举办。1912年,青年会国际委员会希望在中国建立一所训练学校,专门培训青年会在中国各地学校所需要的体育教师(体育干事),麦克乐因此来华,他是作为基督教青年会(YMCA)传教士来到中国的。

抵达中国后,麦克乐立即加入了由传教士柯乐克(I. H. Crocker)在上海开办的培训体育干事的工作。麦克乐负责体育传授,他很有语言天赋,到中国后不久,就能够流利地讲中文,用中文传达知识与思想。他们先后开办过篮球、排球、足球、游泳、乒乓球、手球、羽毛球、器械体操、晨操(主要指柔软体操)、国术(即武术)、水球、跳水、举重、拳击等体育项目的培训班。有些体育项目还分初级班和高级班,培训班先为一年制,后增加为二年制。1914至1916年,他们还在浙江莫干山举办暑期体育干事训练班。在麦克乐之前,中国的体育教育受日本、德国影响,以兵操体育为主。麦克乐不仅把许多新的运动项目介绍到中国,而且把体育教育引向了增强民众体质为主的目标。

1915年,麦克乐出任江苏省教育会体育传习所教授;次年应聘为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今南京师范大学)体育专修科主任、教授,可说是中国第一个高等教育体育专业的第一任系主任。1916年,麦克乐在培训班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中华全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专门学校”,开始时学制为二年,后改为四年。学完二年课程后,给予修业文凭,称体育员;学完四年课程,给予毕业文凭,称体育师。1917-1919年,麦克乐担任中华全国基督教青年会体育部总干事。但从各方面的资料判断,他最重要的工作是培训基督教青年会的体育干事。

1919年3月,麦克乐因为夫人安娜的健康原因而决定回国休假。体育专门学校师生为他们夫妇俩举行了送别会,16名学生特别制作一面“河汾主讲”的锦旗送给他们惠存作为纪念。“河汾主讲”何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个“河汾门下”的成语,典故来自隋朝末年大儒王通。他不想做官,而愿将自己的学问传授于人。于是在河汾(今黄河、汾水之间)设帐授学。他学识渊博,教育方法独特,远近前来求学者达一千余人。他的学生如房玄龄、魏征、李靖、程元等人,后来都成了唐初的名臣,被称为“河汾门下”。

麦克乐被师生们比作河汾主讲王通,并非浪得虚名。王通的“河汾门下”造就了唐朝一代名臣,而麦克乐的体育学校也为中国造就出大批的体育人才,其中有人被基督教青年会送往美国继续深造,还有一位考取了官费美国留学,被认为是中国的第一位体育专业官费留学生。他们后来都成为了中国体育事业的栋梁,如董守义,毕业后由青年会派往美国留学,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奠基人;李文昌是远东运动会名将;顾平立成为体育专家;吴蕴瑞是中国第一个体育专业官费留学生、中国运动生物力学的奠基人、南京大学体育教授;王毅诚在1921-31年间,担任长沙青年会体育干事,为湖南的体育教育启蒙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许民辉,毕业后由青年会派往美国留学,成为中国近代著名体育家,中国最早的体育硕士;涂文,湖南大学体育教研室主任、教授;董正初,博文中学校长;崔峙如,育英中学体育教师、南昌青年会体育干事,如此等等,他们可说是中国近代体育事业的奠基人。

麦克乐夫妇回美休假一年,1921年他们再次来到中国。除继续青年会的体育教师培训外,麦克乐还先后担任过东南大学体育系主任、全国体育研究会主席,以及中华业余运动联合会书记等职务。

离华返美

1926年,麦克乐永久性地离开中国,回到美国。时值年富力壮的麦高乐为什么要离开中国呢?这与当时的历史大背景有关。1922-1927年间,中国知识界发生了反对基督教的“非基督教运动”,提出“凝成国民意识,发扬本国文化”、“内除国贼,外抗强权”等主张,一时民族主义高涨。作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深入中国社会的基督教首当其冲受到批判和攻击。中国政府通过“非基督教运动”取得了对教会学校的控制权,也收回了体育权,基督教青年会主导的体育事业在“非基运动”的冲击下没落了。实际上,在西方传教士办教育、医院、体育之前,中国并没有现代学校、现代医院和现代体育,这些都是他们是从零开始的。因此说,中国政府这时若叫“接管”会比“收回”更贴切。基督教差会、教会和基督徒也乐见政府有能力接管,并可持续地发展。但很可惜,后来的事实证明是事与愿违。

在体育教育文字方面的贡献

麦克乐在中国近代体育传播和发展过程中贡献良多,从1913年来华,至1926年返美,他在华期间长达13年之久,在中国体育界扮演过重要角色,担任许多重要的职务;并先后创办《体育季刊》,著书立说,诊断中国学校之缺失,推动学校体育系统之建立,设立全国体育研究会,加强体育学术研究工作,建立全国性体育研究体制,普及体育研究风气等等,对中国近代体育之发展,具有相当程度之影响。

除了1919-1920年间麦克乐曾经短暂地离开中国回到美国为夫人看病以外,在漫长的十几年时光中,他一直坚持留在军阀混战中的中国苦心钻研并传授体育。1915年,麦克乐的中文著作《舞蹈》由上海青年会出版发行,可见他对中文的掌握进步迅速。除了教学工作外,他相继出版了大量的中文著作,及创办和主编了《体育季刊》,由这些可以看到他在体育教育文字方面的工作也十分的杰出。在中国期间,麦克乐一共著有和翻译了24本书,并且在当时的《中国体育与卫生保健》(The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ygiene,应该是中国第一本体育期刊)期刊上发表了很多文章。到后来,他这位高产且精通中英文双语,更成为了该期刊的主编。

麦克乐写作出版了大量的中文著作,其中包括,《舞蹈》(上海青年会,1915年),《网球》(商务印书馆,1917年),《棍棒》(商务印书馆,1917年),《篮球》(商务印书馆,1918年),《柔软体操 》(上海青年会,1919年),《体育上肌肉动作应用表》(上海青年会,1920年),《游戏运动》(浙江省教育会,1921年),《体操步法撮要》(商务印书馆,1923年),《田径赛运动》(商务印书馆,1923年),《运动技术标准》(中央大学,1925年),《体育教材》(商务印书馆,1928年),《分级器械运动》(上海青年会,出版时间不详),《学生健康的检查》(商务印书馆,1931年),《个人田径赛运动成绩之测量》(商务印书馆,1931年)等著作。他的大作《健康与体育的测验和测量》(Tests and Measurements in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直到今天还被我们体育测量界视为经典。

此外,他还带领东南大学师生进行了大量的体育科研,如人体测定及身体检查的系列研究、田径运动记分表研究、儿童在各项运动中运动商数方法的研究、足球、篮球的标准测验研究等研究活动。在华期间其贡献计有:(一)建立体育学术研究体制;(二)筹组地方体育联合会;(三)整顿学校体育。尤其带来崇尚人性自然的美国新体育(New physical education)之观念。

麦克乐极具语言天赋,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也可以用法文、日文、意大利文、葡萄牙文、德文,甚至挪威文等阅读书籍。他的影响不仅限于中美两国,他的许多的学术专文也出现在中国、智利、巴西、西班牙、德国、挪威、日本、葡萄牙、土耳其、法国和意大利等国家的出版物上。归纳起来,麦克乐一生著书立说,共出版了32本体育专著;主持过3个主要的美国政府报告,发表过290篇文章,参与指导过230名硕士研究生和46名博士生的论文,堪为美国体育界一位真正的高产学者和受人尊敬的前辈,他的许多观点和理念仍然值得当今中国体育界借鉴与思考。

美国岁月

1926年回到美国后,麦克乐继续在大学体育与社会体育中工作。他先后在底特律教育学院和爱荷华大学担任教授,工作十分出色。之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学习,并于1932年获得了博士学位。1947年,他又从玛丽埃塔学院获得理学博士。还不止这些,麦克乐还被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授予体育教育荣誉博士学位,被格林威尔学院(Grimwell College)授予人文科学荣誉博士学位。要知道,麦克乐在46岁时就已经是美国运动科学院的院士,在如此年龄和资历(教授+院士),他还获得这么多的博士学位,恐怕是一个世界纪录了。

此外,麦克乐还历任过泛美体育教育机构,以及卫生、体育与娱乐学会会长;全美体育联合会会长和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委员会体育干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曾作为体能复健医疗顾问服务于美军,先后担任过美国作战部顾问、美国海军健身运动国民咨询委员会主席、美国陆海军康乐委员会顾问,并且为美国陆军和空军编写了健身手册。因着他的贡献与成就,麦克乐被称为美国体育教育方面的开拓者(pioneer)和巨擘(giant)。1956年,他荣获“海特灵顿卓越成就奖”(Hetherington Award),这个奖项是专门为那些对人类福祉有杰出贡献的人所设立的。1958年,美国体育医药学院又授予他体育专业杰出贡献奖。

从1930年起,麦克乐在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 of Iowa)做研究教授(Research Professor)并任教,一直到1954年退休。1957年12月,麦克乐和夫人安娜庆祝了他们的金婚纪念日。

1959年9月18日,麦克乐因中风在爱荷华的慈仁医院(Mercy Hospital)安然离世,享年73岁。逝后被安葬在爱荷华市纪念花园墓地(Memory Gardens Cemetery, Iowa City)。麦克乐去世后,身后遗有爱妻安娜,三儿二女和十二个孙儿女。儿女们长大成人后,有的成为教授,有的从医,有的从事科研工作,皆有所成。

尾声

2016年,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南京师范大学主办中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办学百年学术研讨会,称麦克乐为中国高等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奠基人。会议不仅邀请了麦克乐在美国的孙子麦伟龙(William B. McCloy)参加会议,还请他做专题报告介绍他的祖父麦克乐。麦伟龙的父亲是Robert McCloy,就是麦克乐夫妇来中国后第二年所生的那个儿子。麦伟龙曾经和父亲在台湾生活多年,并且在那里学会了中文。麦伟龙的身体状况本不宜长途旅行,但盛情难却,而且又是纪念他爷爷,于是便欣然前来南京,参加这场中国高校体育的百年庆典,并且在大会上用流利的中文发表演讲:“谨记祖父:南京时期的麦克乐”。因着这场盛会,麦克乐与中国近代体育的深厚渊源与杰出贡献,也为更多人所知、所纪念。

资料来源

  • 《麦克乐(Charles Harold McCloy)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一九一三—一九二六)》,台湾国立体育学院的王建台硕士论文(1992)。
  • 《麦克乐体育思想研究》,浙江师范大学的杨昌美硕士论文(2012)。
  • 朱为模,“麦克乐“之最”:中国最早的体育系主任“,(2020-09-14);“麦克乐“之最”:最老、最有资历的体育博士生”,(2020-09-14)。
  • 寻访传教士的足迹工作室,“为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传教士:麦克乐”。2023年06月25日。
  • 方金琪,“麦克乐——一位为中国近代体育教育做出杰出贡献的传教士”。信望爱小屋,2019年03月15日。
  • 王建台,“麦克乐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与评价”。《体育学报》第15期(1993/07/01)。
  • “论中国近代体育史上的麦克乐”,《成都体院学报》1985年03期。
  • “麦克乐对中国近代体育的影响”,《体育文史》1994年第3期。
  • “麦克乐对中国近代体育的推广及其历史贡献之研究”,《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 “麦克乐与近代中国体育事业”,《兰台世界》2014年25期。
  • “麦克乐体育思想及对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发展的贡献”,《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年第6期。
  • “麦克乐体育思想对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影响——以麦克乐第二次来华为中心”,《当代体育科技》2017年04期。

关于作者

李亚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