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  — 1950

戴存仁

Herbert Hudson Taylor

中華內地會創始人戴德生的長子、內地會宣教士,在山東宣教多年。抗日戰爭期間,被日本侵略軍投入山東濰縣集中營。

戴存仁(Herbert Hudson Taylor)於1861 年 4 月 3 日出生於英國倫敦。他是戴德生在中國宣教七年首次回國養病期間所生的。在他4歲那年,戴德生在英國創立了“中華內地會”。

1866年5月26號,戴存仁同父母、姐弟3人,和其他16位宣教士一起,搭乘蘭茂密爾號輪船前往中國。在四個月的航程中,曾遭遇兩次台風,船只幾乎被摧毀。

1868年8月22日,“揚州教案”爆發。戴存仁和父母一起經歷了極大的危險。為了避免在騷亂中喪命,他和弟妹們一起被送回英國讀書。1870年,戴存仁收到母親在中國去世的噩耗,那年他剛滿9歲。

像父親一樣,17歲的戴存仁就讀於皇家倫敦醫學院。在他剛完成兩年基礎課程時,收到父親的來信:“兒子,你現在倫敦開始學醫很好,但現在有非常重要的工作正等著你,你可不可以禱告尋求神?我希望你可以放棄學醫,來到山東煙臺跟同工們創辦一所宣教士子弟學校?” ——原來戴德生計劃在山東煙臺建立一所學校,以解決因團隊不斷壯大而面臨的日益突出的需要:宣教士休養以及子弟教育問題,這在當時可說是一項創舉。

沒有人比戴存仁更能體會宣教士家庭面臨妻離子散的痛苦。經過一段時間的禱告,戴存仁決定效法當年的父親,放棄醫學學業,前往山東煙臺與同工成立了內地會宣教士子弟學校。

煙臺古稱芝罘,這所芝罘學校(Chefoo School)被譽為“蘇伊士運河以東最好的英文學校”,其中不乏戴存仁與妻子五十多年的默默耕耘。與父親不同的是,他再也沒有機會返回英國完成學位。而他在中國的幕後事奉,也缺乏直接為主贏得靈魂的成就感,從某種意義上而言,戴存仁選擇了一條代價更為艱巨的道路。

戴存仁因為深愛中國,便決定留下定居。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山東煙臺、濰縣一帶的外僑師生全部被送進日本人的集中營。年近八旬的戴存仁,以及他的四個孫兒輩同時被關入濰縣集中營中。然而這位年事已高的戴存仁牧師在集中營的艱苦生活中為神留下了美好的見證。他每日清晨高唱讚美詩稱頌主恩,他的歌聲縈繞在每一個人的心中,他以生命的榜樣激勵了每一個在集中營中被擄的同伴。雖然因年歲已高的緣故,戴存仁是全營中唯一不必工作的。但糟糕的生活環境和飲食,使他的體重減到不能再減的80磅重。看著他瘦弱之軀,藏在那松垮的舊衣袍裏,有人對他說:“戴老先生,讓我把你的衣服改得合體好嗎?” 他總是抱以微笑,臉上散發著光輝說:“主必救我脫離這地方,到那時衣服還是會合體的。” 他說得不錯,直到抗戰勝利,他還活著,並獲釋榮歸故里。

抗日戰爭結束後,戴存仁回到英國,五年後(1950年)去世,享年89歲。戴存仁夫婦共育有9個兒女,其中戴永冕出生在蘇格蘭,為雙胞胎中的哥哥。他後來也成為一名宣教士,踏著父親的足跡來中國,奉獻了自己的一生。

資料來源

  • 亦文,“‘九代奇恩’與今天的中國教會”,《教會》,09/15總第55期。
  • 戴愛美著,曲拯民譯,“集中營記(三):融洽的戴家”,《翼報》2006. 1.
  • 紀錄片《濰縣集中營》,中央電視臺十套,2010年10月。
  • 網絡相關資料。

關於作者

李亞丁

作为世华中国研究中心的资深研究员,李亚丁博士现担任《华人基督教史人物辞典》(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执行主任和主编。